押(壓)(jap3)
粵語有義為「推高」(通常會加上「捲」這個動作)而音為「jap3」一詞。如「jap3起衫袖」、「jap3起褲腳」或「jap3高衫袖」等。這個論本字當作「押」或「壓」。《王力古漢語字典》「押」條︰「通『壓』上加重力。《後漢書‧韓國傳》『兒生,欲令其頭扁,皆押之以石。』」所謂「jap3高衫袖」,其實是把衣袖向上「押」(壓)而已。「押」、「壓」二字在《廣韻》,均音「烏甲切」(狎韻),與「鴨」同音。
「押」、「壓」二字,粵音今日雖然都有「at3」一音,但「押」依然另有「ap3」(音同「鴨」)一讀。那麼為什麼筆者說「押」是本字呢?「押」字,《廣韻》音「烏甲切」,是「影母」字。「影母」就是零聲母,也就沒有聲母,所以此字粵語讀書音正讀零聲母的「ap3」。然而這個原本無介音的中古「二等字」,後來就有了介音了。這現象至遲見於元朝 周德清的《中原音韻》。董紹克、閻俊傑的漢語知識詞典「二等喉牙音[i]介音的產生」條云︰「中古二等韻的喉牙音聲母(見溪疑影曉匣)在現代漢語普通話裡大都存在一個[i]介音,如皆、交、江等字。但它們在中古時期並沒有[i]介音,[i] 的產生是後來的音變現象。具體產生的時間不十分清楚。在《中原音韻》裡已經初步出現,比如,江陽韻裡的江(二等)與姜(三等)、腔(二等)與羌(三等)同音……。」
至遲到了元朝,「押」一方面增加了[i]介音,另一方面又因為同時丟掉了入聲韻尾,就讀成[ia](見李珍華、周長楫編著的《漢字古今音表》),因此現在普通話正就讀「ya4」(漢語拼音)。粵語讀書音保留了中古音的零聲母讀法,然而在「jap3起衫袖」一句口語裡,「押」的粵音就用受了近代音影響,聲母變成「j」,不過因為沒有丟掉入聲韻尾,於是讀成「jap3」。
古月(gu35 jyt2)
胡椒粉粵語又可以稱為「古月粉」。《香港粵語大詞典》「古月粉」條︰「胡椒粉。古、月合起來即「胡」字,故稱。」原來以「古月」來表「胡」,是唐朝人的習慣。
江藍生、曹廣順編著的《唐五代語言詞典》「古月」條︰「胡字的隱語,借指胡人。李白《司馬將軍歌》︰『狂風吹古月,竊弄章華台。』」
作死(dzɔk3 sei35)
粵語有「作死」一詞,用來罵人,如「你作死呀」就是「(你)找死嗎」的意思。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作死」條︰「駡人的話。找死;尋死◇你作死咩[你找死呀]。」這個「作死」原來至少已有700年多年歷史。
關漢卿《包待制智斬魯齋郎雜劇》第一折︰「[後庭花][魯齋郎云]你這弟子孩兒作死也?我是誰?你駡我!」
胡竹安《水滸詞典》也有「作死」條,云︰「自找死路。[例]這賊配軍却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27.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