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3(dɐk5)
粵語「得」有很多意思,其中一個就與「好」、「行」相當。如說︰「你煮啲餸好得喎!」就是說︰「你做的菜真行!」又如讚賞別人的外表好看,也可以用這個「得」字。如說︰「你今日個樣好得喎!」意思就是︰「你今天的樣子很好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來用「得」來讚美樣貌、外表,是古人的語言習慣。
《韓詩外傳》︰「古者天子左五鐘。將出,則撞黃鐘……入則撞蕤賓,以治容貌,容貌得則顏色齊,顏色齊則肌膚安……」又「傳曰︰衣服容貌者,所以說目也;應對言語者,所以說耳也;好惡去就者,所以說心也。故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則民之目悅矣,……。」
奇(kei11)
「奇了!為什麼他忽然淚如雨下呢?」香港中學生若在他的作文裏寫出這樣一句的話,必定會被老師改為「奇怪!為什麼他忽然淚如雨下呢?」對!老師改得對。「奇」在現代漢語共同語裏只是「語素」,不是「詞」,是不能自由運用的(閔龍華《現代漢語用法詞典》「奇」[漢語拼音qi2]條可證)。
學生之所以這樣寫,顯然是因為受粵語影響──粵語可以說「奇嘞!……」。《香港粵語大詞典》「奇」條︰「奇怪︰真係奇啦,頭先我仲放喺度,點解一陣間就唔見咗[真奇怪,剛剛我還放在這兒,怎麼一會兒就不見了]?」然而這是否表示粵人學漢語學得不好,以致有這樣的錯誤呢?當然不是,剛剛相反,「奇」在古代漢語裏就像粵語一樣,是可以自由運用,可以充當「謂語」的「詞」。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權勿用道︰『老六!這也奇了!我的錢,你怎麼拏去賭輸了呢?』」又第十三回︰「三公子道︰『這又奇了。有甚麼話說?』」
過(gwɔ33)
如果粵人說︰「有無(冇)巧(音「kiu35」,義為「辦法」)呀?有就過啲畀我啦。」意思就是「有沒有好辦法,有的話就給我一些吧」。又如「你咁多料,過啲畀我都好喎」就是「你材料這樣多,給我一點也可以吧」的意思。在上述兩個粵語句子裏,「過」就有「傳」、「交」的意思。原來這是唐人語。
江藍生、曹廣順編著的《唐五代語言詞典》「過」條︰「遞交,交給。杜甫《夏日李公見訪》詩︰『墻頭過濁醪,展席俯長流。』張文成《游仙窟》︰『今朝若其不得,剩命過與黃泉。』」
明 方以智《通雅》卷四十九《諺原》「『予』亦謂之『過』」條云︰「辰州人謂以物予人曰『過』,此語有自。按《唐詩紀事》元稹《自述》曰︰『延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牀;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裡過茶湯。』此『過』,『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