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解密:入門、銀錢、減

粵語「入門」、「銀錢」和「減」,都是來自古語的,已有過千年歷史。

入門(jɐp2 mun11

粵語「入門」有「女子嫁到男家」(也就是「進門」)的意思。普通話的「進門」,自然是今日通用語,然而「入門」卻是古語。林寶卿先生為我們找到了證據。林氏的《閩南方言與古漢語同源詞典》中有「入門」條,云︰「指婦女嫁到男家,成為男家的一員︰拄入門的新婦真有孝。唐韓愈《楚國夫人墓志銘》︰『韓氏族大且貴,又太尉劉公甥,內外尊顯,夫人入門,上下莫不贊賀。』元 無名氏《勘金環》第二折︰『我入門來多少閒枝節,做丈夫的把我來迎門兒邏惹,做嬸子的把我來劈面兒相截。』」原來我們的「入門」已有過千年歷史。

銀錢(ŋɐn11 tsin11-35

饒秉才、歐陽覺亞、周無忌編著的《廣州話方言詞典》「銀錢」條︰「量詞。元;塊錢︰兩個銀錢[兩元;兩塊錢]|個零銀錢[一元多;一塊多錢]。『銀錢』原指銀元、光洋,現在指紙幣的『元』。」筆者對於「銀錢」原指「銀元」這個說法未敢苟同。「銀元」是近世受西方文化影響之下才有的錢幣(中國古代用「銅錢」),而我們粵語義為金錢的「銀」其實源自古代的一錠銀的「銀」,而非「銀元」的「銀」。何以知之?很簡單,我們有所謂「碎銀」(零錢),顯然就不可能指「碎了的銀元」,而只可能是指「碎了的銀錠」。何況「銀錢」一詞,實在古已有之?

《敦楻變文集》卷二《舜子變》︰「上界帝釋,密降銀錢伍百文,入於井中。」「銀錢伍百文」就是我們粵人的「伍百個銀錢」了。原來「銀錢」也是有過千年歷史的古語詞。

(粵語詞彙研究所:碎銀)

減(gam35

我們與人共膳時,若覺得自己碗中的飯(或菜)太多,相信會吃不完,因而想把它減少並把多出的分給別人時,通常都會向同枱的親人或朋友商量,說︰「我減啲飯(或餸)畀你好唔好呀?」(我把[我碗中的]飯[或菜]分一些給你,好不好?)白宛如《廣州方言詞典》的「減」條︰「(把菜肴)撥入另一容器︰將餸減落碗處|減啲菜留畀佢。」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減」條︰「將碗、碟裏的食物分出一些,相當於『撥』、『扒拉』 咁大碗我點食得晒吖,減啲俾你喇(滿滿一大碗,我哪吃得完,給你扒拉一點吧)。」其實粵語「減」這個用法,也是來自古語的。

江藍生、曹廣順編著的《唐五代語言詞典》「減」條︰「把自己的財物分給別人。杜甫《解憂》詩︰『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大詩人「減米」是要分給「同舟人」,我們「減飯(或餸)」是要分給「同枱人」。

(粵語詞彙研究所:畀)

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