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gɐm55 tsi33)
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今次」條︰「這一次;這回。今次實聽衰嘞(這回肯定要倒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今」條︰「<書>代指示代詞。此;這︰今番|今次。」由此可見我們粵人日常所說的「今次」,在北方人看來是「文雅」的,是他們日常不說,而只會在寫文章時才用到的!
《漢語大詞典》(網上版)「今次」條引《洗冤集錄》的文字為首個用例。法醫學始創人南宋的宋慈著有法醫學專著《洗冤集錄》,其《溺死》一篇云︰「凡溺死之人,若是人家奴婢或妻女,未落水先已曾被打,在身有傷,今次又的然見得是自落水或投井身死,於格目內亦須分明具出傷痕,定作被打復溺水身死。」然而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搜尋,更早的用例有北宋的《太平廣記》所引的唐 張鷟《朝野僉載》的文字。
《太平廣記‧無賴一‧宋之愻》︰「昔有師子王於深山,獲一豺,將食之。豺曰︰『請為王送二鹿以自贖。』師子王喜。周年之後,無可送。王曰︰『汝殺眾生亦已多,今次到汝。汝其圖之。』豺默然無應,遂齚殺之。……(出《朝野僉載》)」
我們粵人日常說的「今次」原來已有過千年歷史。
懵懵蔽、懵蔽蔽(muŋ35 muŋ35 bɐi33、muŋ35 bɐi33 bɐi33)
粵語有「懵懵bɐi33」(「bɐi33」音同「閉」)和「懵bɐi33 bɐi33」這兩個說法,意思同樣是「懵懂」。當中的「bɐi33」,多數粵語詞典都作「閉」。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懵閉閉」條︰「懵懵懂懂;糊裏糊塗 你俾人呃咗喇,仲懵閉閉(你給騙了,還糊裏糊塗的)。」白宛如《廣州方言詞典》,《香港粵語大詞典》亦作「懵閉閉」,白氏書在該條亦提到有「懵懵閉」一語,《香港粵語大詞典》則未有提及。不過,論根據,則這個「bɐi33」當作「蔽」。
古文獻裏雖未見「懵懵蔽」和「懵蔽蔽」,卻有「懵蔽」。晉 葛洪《抱朴子‧彈禰》︰「此乃衡懵蔽之效也。」葛洪認為禰衡因為一直不改狂放之態,以致最終遭人陷害,所以批評他說,(從另一角度看)這其實是他的「懵蔽」。顯然,粵語之「懵懵蔽」和「懵蔽蔽」當來自古文獻中的「懵蔽」。如果懷疑筆者「懵蔽蔽」由「懵蔽」衍生而出這個說法牽強,那麼只要看看古今的類似例子就可以知道筆者所言非虛。
我們今日有「蓬鬆」、「陰森」、「活潑」、「冷清」、「死板」、「火爆」、「紅潤」等常見形容詞,而同時又分別有「蓬鬆鬆」、「陰森森」、「活潑潑」、「冷清清」(均見石弘、朱盛科《漢語疊音詞手冊》)、「死板板」、「火爆爆」、「紅潤潤」(均見韓秀英《後綴形容詞例解詞典》)等意思基本相同的詞。
類似的情況,古代還有「一般般」(唐 羅隱《下第作》︰「年年模樣一般般,何以東歸把釣竿。」)、「整齊齊」(明《高文舉珍珠記》第十齣《勒贅》︰「[遮幕紗][撒帳文]整齊齊肆筵設席,光燦燦銀燭煒煌。」)等。由此可見「懵蔽蔽」與「懵懵蔽」均由古語「懵蔽」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