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獨處

獨處一點也不孤獨,你只是害怕面對自己,害怕聽到內心的吶喊。獨處時的反思,卻能幫助你尋回被現實、失望和挫折壓抑着的另一面的你,那一面充滿好奇、探險和仁愛。

我有朋友每天踏入家裏,必定立即扭開電視機或播放音樂,就算我們一同旅行時,甫進酒店房間便開電視,但她只管翻雜誌,「眼尾」都不瞄一下電視。我在看書,只覺滿房都是不必要的噪音。

我禁不住問她:「你既然不看電視,是否為我而開,給我看的?」

她解釋:「這是我的習慣,不喜歡寧靜得有點刺耳的感覺。」

有趣。我開始留意身邊朋友如何處理寧靜的時間,發現有些人受不了寧靜,獨自工作也好,與人一起看電視也好,會喃喃自語,甚至把同一句「無限loop」。也有些人總要把每天的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下班後必須找人陪伴。極端一點的,竟連做功課或寫報告,都要跑到嘈雜的酒吧,才能集中精神。

他們告訴我,寧靜會令人胡思亂想,或腦袋一片空白,或感鬱悶,然後會被空虛、寂寞和自憐佔據自己。我敢說,很多不懂獨處的人,反省能力較弱,甚至與內心脫節。

善用獨處的時間

我讀大學時熱血沸騰,經常坐不定,那種restless的感覺令我時刻要找人聊天,心不能靜下來。有時我也覺惆悵,不能聆聽自己的思想,內心像打仗般嘈吵雜亂。

最大感觸的一次,是我很渴望觀看一齣芭蕾舞劇,想給自己空間抽離功課的壓力,然而,獨個兒去歌劇院實在有點兒難為情。剛認識一位男生,他說有興趣觀看《胡桃夾子》,還說要先接我吃晚飯。怎料,飯還未吃完我已覺得耗盡了話題,他的偉論又令我感厭悶,開始後悔找錯了同伴。開場不久,他竟呼呼大睡,不時發出絲絲鼻鼾聲,尷尬死人!我生不如死,感到那是最孤獨、最寂寞的一刻。

之後遇上許多話不投機的人,與他們一起時,是表面熱鬧,內心卻有莫名的孤獨感。故此,獨處不代表孤獨,與一幫人一起卻可能把孤獨的聲音無限放大!

我克服獨處的第一步,是學習獨自到電影院看電影、獨個兒吃飯。電影能幫助我放鬆和減壓,但與朋友相約看電影,時間總花在夾時間、遷就大家都感興趣的題材。約來約去,我倒不如獨自看,反正開場後大家都不能談話,有沒有朋友坐在身旁已沒什麼關係。

我發現獨個兒看電影、聽音樂會、吃飯、旅行等,可以是一種挺好的個人訓練,培養我們面對獨處的焦慮空虛感,克服不安全感,或碰上朋友會沒面子的害怕。

不過,這只是起步點;怎樣善用獨處的時間,才是最大考驗。如果你的閒餘時間過分沉醉於打機、煲劇之類的事情,這是「宅」,不是獨處。有時我也會很費勁地把自己從「宅」的魔爪下拉回來,更會捫心自問為何容許自己匿藏於「宅」的世界裏──我在逃避什麼?害怕什麼?為何失去了動力,躲在娛樂和「精神嗎啡」後面?

停止被負面情緒操控

獨處除了紓緩壓力,更是自省及心靈力量的重整。然而,為什麼那麼多人害怕獨處?因為一旦靜下來,心裏的「牛鬼蛇神」便會浮現出來。壓抑良久的冤鬱、憤怒、委屈,還有自卑感、無助感、無能無奈無力感都會湧上心頭;最難耐的是被逼面對自己曾犯下的錯失,包括冤枉、背叛和欺凌別人,還有羞怯、愧疚和虧欠令自己也瞧不起自己。蔑視自己比憎恨別人更難受,原諒自己比寬恕他人更艱難。

所謂正能量和正面思維,並不是要我們壓抑那些難耐的自我對話和內心掙扎,而是用積極的方法面對。「醜婦終須見家翁」,誰是我們最不想面對的「家翁」?不就是自己!醜婦是我,家翁亦是我。

面對自己能停止負面情緒無止境地操控我們,亦只有提高自我認知,才能自我糾正。

不懂得獨處的人,很大可能是不懂管理自己;縱有伯樂,他只能提點和衝擊你,但不能強迫你管理自己的激情、欲望和自卑。

道出不帶判斷和偏見的心底話

獨處一點也不孤獨,你只是害怕面對自己,害怕聽到內心的吶喊。獨處時的反思,卻能幫助你尋回被現實、失望和挫折壓抑着的另一面的你,那一面充滿好奇、探險和仁愛。

從面對自己出發,我們才能面對別人,甚至燃點其他生命。獨處讓我們傾聽自己的心聲,也讓我們洞悉別人的弦外之音,聽得出他們不能宣諸於口的心聲,這就是同理心。同理心令我們感受對方的憤怒、畏懼和拼命逃避的事情,從而找出問題的根源。

啟發和燃點生命,離不開我們道出心底話,包括不中聽、不討好的「人話」。能夠說出不帶判斷和偏見的心底話,必須是能夠get in touch with the heart(與自己內心貼近)的人,才能向人說出有說服力和同理心的心底話。

無論在職場有何崗位,每個人都是一個管理者,因為我們時刻都要管理自己,管理你的終極「家翁」。

管理自己系列四之四

本系列文章:

管理激情

管理慾望

管理自卑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何靜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