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亞當 救人永生 清晰易明 迷人光影 自然出色

整體畫面光影處理非常迷人,甚至可說是畫面最吸引人的地方。明暗對照法雖早在15世紀如達文西畫作中出現,到了卡拉瓦喬手中推到極致,發展成突出的個人風格,水平至今無人能及。

上周與大家介紹了《聖瑪竇蒙召為徒》此畫的聖經故事,畫中人物關係與那一道光的宗教含義。今天一起來看看其他元素。

以手代口召喚 致敬前輩大師

此畫主題是召喚,用的是聲音,但畫家如何在畫面製造聲音?只得借助動作,他選擇了用手。耶穌用手指着瑪竇,瑪竇以手指着自己胸口回應(圖1)。兩個主要人物左右呼應,使畫面更鮮明生動,帶出召喚主題。卡拉瓦喬特意將耶穌裹在黑暗中,更突顯了祂帶出主題的手。

(圖1)聖瑪竇蒙召為徒,卡拉瓦喬,1599–1600, 帆布油畫,高3.4米 寬3.22米,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坎特萊理祈禱堂 The Calling of St Matthew, Caravaggio, Contrarelli Chapel, San Luigi dei Francesi, Rome
(圖1)聖瑪竇蒙召為徒,卡拉瓦喬,15991600, 帆布油畫,高3.4米 寬3.22米,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坎特萊理祈禱堂 The Calling of St Matthew, Caravaggio, Contrarelli Chapel, San Luigi dei Francesi, Rome

大家看到祂倆的手勢,有沒有想起另外一個畫面?這個畫面大家肯定看過,羅馬時人應更為熟識,一看即會有聯想,聯想到另外一個米高安哲羅(註1)西斯汀教堂天花上的名畫《創造亞當》(圖2,The Creation of Adam),天主與亞當的手指互碰,亞當與人類的生命由此展開。時人看到耶穌與瑪竇的手指隔空對話,即會明白,是象徵耶穌賦予瑪竇這個罪人一個全新的生命。這個清晰簡單的手法,一改矯飾主義的隱晦浮誇作風,完全符合反宗教改革「清晰易明,貼近民眾」的要求。這也是此畫甫一面世即受到極大歡迎的原因之一。

這個模仿,也可以說是畫家對前輩同名大師米高安哲羅的致敬。

(圖2)《創造亞當》,米高安哲羅,1511,壁畫,高 2.31 米寬 4.8米,梵蒂岡西斯汀教堂天花 The Creation of Adam, Michelangelo, Sistine Chapel, The Vatican
(圖2)《創造亞當》,米高安哲羅,1511,壁畫,高 2.31 米寬 4.8米,梵蒂岡西斯汀教堂天花 The Creation of Adam, Michelangelo, Sistine Chapel, The Vatican

因第一亞當 人都得死 因第二亞當 人得永生

大家都熟識天主與亞當這個畫面,但仔細留意卻發現耶穌召喚瑪竇的手,不像天主的姿勢,手指有力的直伸而出,反倒更像亞當的手勢,輕輕的有點下垂(圖3)。首先,畫家可能希望表達耶穌對瑪竇的召喚,不是居高臨下的命令式,而是利用他的人格魅力,作出溫柔的感召。

(圖3)《聖瑪竇蒙召為徒》(局部)畫面右面耶穌舉起右手,前面是聖伯多祿,(St Peter),卡拉瓦喬,1599–1600,帆布油畫,全畫高3.4米 寬3.22米,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坎特萊理祈禱堂 The Calling of St Matthew, Caravaggio, Contrarelli Chapel, San Luigi dei Francesi, Rome
(圖3)《聖瑪竇蒙召為徒》(局部)畫面右面耶穌舉起右手,前面是聖伯多祿,(St Peter),卡拉瓦喬,15991600,帆布油畫,全畫高3.4米 寬3.22米,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坎特萊理祈禱堂 The Calling of St Matthew, Caravaggio, Contrarelli Chapel, San Luigi dei Francesi, Rome

最主要的,是卡拉瓦喬熟讀《聖經》,知道聖保祿(St Paul)在新約裏數次清晰的將耶穌比作第二個亞當與最後的亞當。第二個亞當是因為第一個亞當才需要來到世上。第一個亞當讓所有人成為罪人,都得死。第二個亞當到來讓所有人有機會永生。第一個亞當因罪成為「生靈」,最後的亞當卻是神(註2)。安排耶穌像亞當,寓意他是第二個亞當的設計,是畫史首見,既賦予畫面更深更廣的多層寓意,亦彰顯畫家有自己的獨立演繹手法,是另一創新表現。

瑪竇與眾人圍桌而坐,繳稅人藏在右手腋下的左手緊緊捏着一個錢袋(圖4)。這部分畫面也很容易讓觀者聯想到最後晚餐,耶穌與眾門徒圍桌而坐,猶達斯(Judas,註3)把手藏在身後,悄悄捏着他出賣耶穌酬勞的錢袋。再次強化金錢與罪人的聯繫。

(圖4)《聖瑪竇蒙召為徒》 (局部)繳稅人左手緊緊捏着一個錢袋,卡拉瓦喬,1599–1600,帆布油畫,全畫高3.4米 寬3.22米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坎特萊理祈禱堂 The Calling of St Matthew, Caravaggio, San Luigi dei Francesi, Rome
(圖4)《聖瑪竇蒙召為徒》 (局部)繳稅人左手緊緊捏着一個錢袋,卡拉瓦喬,15991600,帆布油畫,全畫高3.4米 寬3.22米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坎特萊理祈禱堂 The Calling of St Matthew, Caravaggio, San Luigi dei Francesi, Rome

古今並存 取態各異 左右對比 突顯寓意

為了更貼近民眾,畫家把古人的故事搬到當代,時人因而更有代入感,更易吸收畫中訊息。畫面自然生動,若把畫面左面獨立切割出來,活脫脫就是一幅羅馬風俗畫,是時人生活的寫照。觀者好像親自體驗這事件,而不是觀看一幅宗教畫。

古人時人在同一畫面出現。畫面左面瑪竇與他的同伴,穿着當時流行服飾,右面耶穌與聖伯多祿卻披着永恆的長袍。時人圍坐,古人站着。時人衣着花俏醒目,衣料在光照下像珠寶似的閃閃發亮。穿着流行的緊身褲子炫耀健壯大腿,腳踏皮鞋。兩位聖人站在暗處,素衣粗布,全身裹在披搭裏,並皆赤腳,像兩位苦行僧。反映古今人物不同的生活取態。聖人謙卑,追求聖靈永生;時人浮誇,看重眼前物質。

光影迷人 暗色主義 用色出色 畫家特色

談卡拉瓦喬,不可能不談他畫面的光。我們知道,在此畫裏,那道光有重要的宗教意涵。但教義之外,整體畫面光影處理非常迷人,甚至可說是畫面最吸引人的地方。明暗對照法(chiaroscuro)雖早在15世紀如達文西畫作中出現,到了卡拉瓦喬手中推到極致,發展成突出的個人風格,用英文說就是他的signature style,水平至今無人能及。藝評家為它起了一個專有名稱叫「暗色調主義」(tenebrism)。把暗影畫的更暗,光做的更光,強烈的對比效果,聚焦人物表情心態,增強戲劇性。他畫風啟發了歐洲多地畫家追慕仿效,藝術史家管他們叫「卡拉瓦喬派」(The Caravaggisti 或 the Caravagesques,註4),可見卡拉瓦喬此風格的影響力。

跟卡拉瓦喬其他的畫一樣,客觀的退後一步細想,觀者會發現,現實是這麼黑暗的房間裏很少會有這麼明亮的一束光,好像一把聚光燈打在漆黑的舞台上似的。但看着此畫,觀者又會讚嘆,這光為什麼可以畫的這麼自然,光影變幻把握的這麼細緻?人物這麼立體?在黑影裏的聖伯多祿也可以看出長袍下肢體的活動,瑪竇與他同伴的臉容老中青各具特色(圖5),比很多高水準的攝影還要更真實更自然?這光控制得很好,既不刺眼亦不覺冷,溫度恰到好處。

卡拉瓦喬迷人的光影效果,其實是與他對色彩的把握相輔相成的,他的用色同樣出色。細心留意會發現他的暗影其實不是死實單一的黑色,而是帶溫暖的不同程度的深棕色。在一片深色暗影中,畫家巧妙的為人物加添了時髦多彩的衣飾(圖5),耀眼的金黃配暖和的赭紅,幾小片藍色突出了鮮豔的正紅,吸光的純黑絲絨上衣配反光的黑白條子衣袖。順滑的絲綢散發出柔和的光澤,一根根輕幼雪白的羽毛在光照下微微顫動。這幾片亮麗的色彩,讓整幅畫面變得靈動活潑,充滿生氣。

(圖5)《聖瑪竇蒙召為徒》 (局部)左面時人衣着光鮮亮麗,卡拉瓦喬,1599–1600, 帆布油畫,高3.4米 寬3.22米羅馬聖王路易教堂坎特萊理祈禱堂,The Calling of St Matthew, Caravaggio, San Luigi dei Francesi, Rome
(圖5)《聖瑪竇蒙召為徒》 (局部)左面時人衣着光鮮亮麗,卡拉瓦喬,15991600, 帆布油畫,高3.4米 寬3.22米羅馬聖王路易教堂坎特萊理祈禱堂,The Calling of St Matthew, Caravaggio, San Luigi dei Francesi, Rome

《聖瑪竇蒙召為徒》此畫一出,即受到巨大的歡迎,有識之士與黎民百姓都眾口交譽,蜂擁到聖王路易教堂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卡拉瓦喬在羅馬一夜成名,邀約作品應接不暇,從此開啟了畫家的大師之路。

他獨具個人特色的畫風,自然真實,貼近生活,貼近民眾。迷人的光影處理,細緻的心理描畫,創出西方藝術界一些最讓人驚豔的作品。在生時可說是意大利首席畫家,有識之士的追捧對象,也讓他成為20世紀後期至今西方藝術界的寵兒,有大量研究他的文獻與討論,吸引無數作家為其著書立傳,以他的故事拍電影。唯其地位卻一直落後其他巨匠,普通人對他認知不多。這跟他充滿爭議的行事作風與跌宕起伏的短短生命應有莫大關係。有說性格決定命運,下星期開始接連兩周跟大家介紹他的一生,嘗試分析他的性格,與兩者的關係。希望透過理解他的生命軌跡與心態,能更深切的欣賞他的畫作。

註解

註1:卡拉瓦喬原名Michelangelo Merisi, 也是米高安哲羅,卡拉瓦喬是他的家鄉,時人為免把兩位畫家混淆,就把小的那一位簡稱卡拉瓦喬。在意大利藝術界通稱他Michelangelo Merisi detto il Caravaggio,即「Michelangelo Merisi 被稱為卡拉瓦喬」之意。

註2:保祿羅馬書第5章第12到21節談到亞當為基督的預像:「因一人的悖逆,大眾都成了罪人;同樣,因一人的服從,大眾都成了義人。」 保祿格林多前書第15章第22節也提到「就如在亞當內,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內,眾人都要復活」。 在第45節裏又說「『第一個人亞當成了生靈』,最後的亞當成了使人生活的神。」

註3:Judas 基督教漢譯猶大

註4:卡拉瓦喬派大多不只仿效他的極端光暗對比,還仿效他的深入心理描繪,惜大部分只學到光影這一部分,心理描繪遠沒能達到卡拉瓦喬水平。

卡拉瓦喬:六篇之二

一聲召喚一道光 罪人蒙恩得救贖

鮑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