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比特幣

網上虛擬「比特錢幣」(Bitcoin) 異軍突起,身價暴漲,人人趨之若騖。有人更預言,比特錢幣將顛覆國際支付系統,甚至取代美元的國際地位。平情而論,虛擬貨幣取代實質貨幣,是不可思議,但國際貨幣制度停滯不前,也是不設實際。
近月中外財金界熱門話題,不是美國結束「量化寬鬆」,啟動退市,或者耶倫(Janet Yarren)接替貝南克(Ben Bernanke)出掌聯邦儲備局,成為首任女主席,打破百年傳統;而是網上虛擬「比特錢幣」(Bitcoin)異軍突起,身價暴漲,人人趨之若騖。有人更預言,比特錢幣將顛覆國際支付系統,甚至取代美元的國際地位。不過,也有人不以為然,熱潮退卻後,南柯夢醒,一切如常。平情而論,虛擬貨幣取代實質貨幣,是不可思議,但國際貨幣制度停滯不前,也是不設實際。
 

從錢莊到銀行 由票號至錢幣

 
早年,香港有齣電視劇集《滙通天下》,以晚清山西平遙日昇昌記票號事蹟為藍本,讀者是否記憶猶新?該店創業於道光朝,是老式票號錢莊鼻祖。緣起西裕成漆料莊京城分號,掌櫃雷履泰洞悉商機,坐言起行。有次,山西老鄉返歸故里,行前委託該號滙銀返鄉,以票據為憑,「北京收款、平遙付款」,啟發雷氏自立門戶,創立日昇昌記經營滙兌提存。雷氏深明票號首重誠信,以「忠信孝悌禮義廉恥」八德為店訓,業務蒸蒸日上,分號遍布大江南北,贏得「滙通天下」美譽。及至咸豐同治兩朝,日昇昌記更獲官銀滙兌專營,傲視同儕。
 
當年,經營誇省過城滙兌有兩大難題,各地官鑄銀錠成色參差與滙票鑑證難辨真偽。雷氏以「平色餘利」法解決成色參差問題。即是滙與兌皆以足銀(即現代999純度)為準,若收付兩地成色有別,均需補足差價,而票號所賺取者,是此微利。又以「押碼對合」法解决滙票防偽問題。即是在滙票上書押暗碼,包括滙兌地點、銀碼、日期等,憑票核實明暗碼對合,方付款與來人。暗碼又不時更換,以策萬全。雷氏七秩大壽時,得同業贈予「拔乎其萃」牌匾敬賀,並誌其功。清代滙票較宋代銀票(交子等)先進,且誇地域流通,具備信用、購買力、信心等現代貨幣特徵。
 
無獨有偶,香港亦在道光朝開埠,擔當中西方貿易金融橋樑。開埠後,英資銀行隨即來港開業,並發行「鈔票」,以元作單位,代替西洋銀圓流通,利便貿易交收結算。西洋鈔票與清代滙票各有前因,形式不同,但異曲同工,效能一樣,正是不謀而合。不過,鈔票遠較滙票先進,更切合時代需要,故兩者發展不同,際遇有別。銀行鈔票成為香港流通貨幣主力,更憑藉制度變革(轉用貨幣發行局聯繫滙率及英鎊本位)的機會,晉身法定貨幣地位。日昇昌記與票號同業卻追不上時代進步,隨着清室遜位而沒落;滙票被鈔票淘汰,傳統票號也被現代銀行取代。
 
香港貨幣幾經更替,銀行鈔票終成法定貨幣。 (亞新社圖片)
香港貨幣幾經更替,銀行鈔票終成法定貨幣。 (亞新社圖片)
 

時移勢易 金融體制屢受衝擊

 
今天大家所熟悉的環球貨幣制度,是第二次大戰後的新秩序。在戰局大定,勝負分明之際(1944),諸國聚首華盛頓市郊布列頓森林,達成協議,採用黃金滙兌本位貨幣制度,重建戰後金融秩序。各國貨幣恢復固定滙率,以黃金計價,但以美元報價,而美元官價是1/35安士足金。美元晉身國際交易及儲備貨幣,地位與黃金不相伯仲。及至1974年,美元與黃金正式脫鉤,環球貨幣別無選擇,改用美元本位制,滙率浮動,制度也由有錨轉為無錨。自此,各國貨幣滙率除受到自家經濟盛衰影響外,也被美元供應寬緊左右。早前,美國國內個人信貸拖欠嚴重;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釀成環球金融海嘯。聯邦儲備局再三放寬銀根,壓抑息率,始力挽狂瀾。不過,游資泛濫,又衝擊環球金融秩序,衍生新問題,市場秩序仍有待恢復正常。
 
此外,資訊科技發達,互聯網變身商業交易平台,衍生直接交收結算的需求。商業交易慣例是貨銀兩訖,各無拖欠。若因應客觀現實(如郵購),而需採用「先銀後貨」或「先貨後銀」方式,便要找銀行作中介人,以消除信用問題。因此,郵購或互聯網交易普遍以信用卡支付,既保障賣方不必擔憂對家拖欠,也保障買方不必擔憂貨不對辦,但保安要求嚴謹,而交易成本不低。有發行機構曾推出「虛擬信用卡」應市,即是只限於網上使用者,但市場反應平平。虛擬貨幣,如比特錢幣,便應運而生,衝擊傳統銀行金融體制。
 

無錨貨幣通行 比特幣成新寵

 
所謂虛擬貨幣,是限於電子平台上使用,並無實物,但功能相同,即是交易媒介、記賬單位、財富儲備等。大家所熟諳的外滙基金票據,其實也是「虛擬貨幣」,但局限於銀行與外滙基金之間結算,屬於封閉式。此等票據面值是港元,但其發行與贖回皆以美元交易,故可代替外滙使用,利便日常交收。至於比特錢幣等虛擬貨幣,是「數碼加密電子貨幣」,其面值就是貨幣單位,屬於開放式,使用範圍並無限制,視乎支付雙方的選擇。
 
比特錢幣大行其道,並非偶然。其設計返璞歸真,集貨幣與儲備於一身,如同「虛擬金幣」。在無錨貨幣(Fiat currency)通行的年代,給人耳目一新,亦帶來多少憧憬,吸引開採者、用家、投機者入場,與實金市場無異。比特錢幣是需要從「礦洞」開採,即是參加網上電子遊戲,過五關斬六將所得。開採後,物主可以當作貨幣使用,購買實物,或當作「外滙」出售,換取實體貨幣。况且,比特錢幣有如金礦,受到「蘊藏」及「產量」(預設程式)限制。因此,吸引投機者參與買賣,從中牟利。不過,網上世界並無專利,比特錢幣不可能排斥他人加入戰圈,創造新「貨幣」(即開發新「金礦」)競爭,分一杯羹。
 

各國拒納監管 比特幣終難流通

 
在交易結算上,虛擬錢幣的優點也是缺點。貨款可在網上直接交收,免除銀行中介人,令支付成本接近零,省時省力。不過,關連實物買賣便等同「信用交易」(open account),不論先銀後貨或先貨後銀,雙方互信基礎至為關鍵,因為若有糾紛,便追究無門。因此,虛擬錢幣本身的買賣,仍須通過銀行交易結算,貨銀兩訖,以防有詐。早前,中國明令禁止銀行參與市場,隨即引發比特錢幣市值波動,反映虛擬貨幣本身仍欠獨立價值。各國政府現仍無意接受虛擬貨幣,並拒絕納入監管。看來比特錢幣尚難成氣候,廣泛流通,晉身國際貨幣地位路途更遙遠。
 

陸觀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