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乘報業發達,漫畫興起,歷久不衰。香港漫畫題材豐富,有諷刺時弊,有武打、黑幫,也有生活記趣,深深影響了幾代人。本年度書展舉辦「繪畫香港情」講座,請來兩位著名畫家馬龍和李志清分享創作路上的趣事和對漫畫的看法,主持鄭明仁(資深新聞工作者)與兩位嘉賓妙問妙答,本土味十足,本社將分三篇陸續推出。以下為當天的演講實錄:
鄭(鄭明仁):李志清先生是金庸武俠小說的御用畫師,其實看資料就知道李志清先生是很多元化產量又多的畫師,馬龍先生也是一個很多元化產量又多的畫家。大家所熟悉的李志清就是一個武俠小說的插畫以及水墨畫,大家有去沙田參觀的話可以看到他的作品,栩栩如生。李志清其實18歲就入行,先在漫畫界發展,其實我聽他說不斷有畫速寫,最初也是學速寫,一直沒有放棄。所以待會我們所講到香港繪畫情很多都是速寫,你現在看到這張畫,如果50歲以上的人就會很有感受了。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會講香港情。
馬龍先生產量也是非常多的大家有留意的話,好像這次的展覽也有拿了2個獎,他和太太方舒眉女士亦創作了很多兒童益智書和漫畫,馬龍伉儷夫唱婦隨,非常成功,小朋友應該多買一些他的《白貓黑貓》、《趣味學古文》看看漫畫,非常成功,其實馬龍另外有2個筆名的,馬龍畫政治漫畫,搖身一變就畫兒童畫就是馬星原,還有畫禪畫就是馬星原,是很多元化產量又多。待會我們集中講香港情。首先請李志清講講這幅畫,這幅畫最近就曾經有個展出的,《閹雞》,現在請李志清講解一下這幅畫是如何構思的,是何時畫的。
閹雞也是下筆靈感
李(李志清):所謂香港情,大約3-4年前,我看回一下些香港的舊照片,勾起了很多回憶,當年有很多我們小時候成長的回憶,是我親眼所見的。我成長在沙田大圍,當年是農田來的。這位先生我們叫他做閹雞佬。閹雞佬先生不時就會在我們生活裏出現的。他的腰間會有一包工具,是一堆手術刀來的。他很厲害的,有不同大小的手術刀,相傳華佗那時那本醫書最後給了獄卒,獄卒害怕起來把醫書燒了,剩下兩頁其中一頁就是閹雞。那閹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就是閹雞佬來到時,其實就只是幾分鐘的時間就把一個大手術做完了。
他把那只雞,其實真正閹雞是把頭屈進翅膀下面的,因為畫漫畫如果沒有了雞頭就比較沒那麼有趣,所以我就把雞頭也畫出來了。他真的很厲害,很快的,不見血的,他用工具輕輕的在雞的某個部位弄一下,然後又用另一個工具把傷口撐開,撐開後再用兩支鐵線中間有一條很幼的絲線像魚絲一樣,在那裏弄一下就能把纖維弄掉,於是雞子就被弄出來,然後旁邊有一碗水,放進水裏手術就完成了。最後把雞毛塞回去給雞喝幾口水雞就會自己飛走了。很生猛的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麼,身體裏沒了些什麼也不知道。所以為什麼要閹雞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閹雞,現在已經沒有人做這個行業了。我們叫「騸雞」,其實是讓雞專心長肉,讓牠長出來的肉會嫩一點,又壯一點,讓牠別搞什麼「男女私情」,聽說是這樣。
鄭:其實只是絕育手術。其實那次我去看展覽除了閹雞之外,還見到很多香港當年我們小時候的玩意,打波子,打公仔紙等。那個年代其實香港是一個比較窮困的年代,但是活得很精彩的。馬龍,你就是在深水埗長大的,當時是怎樣的呢?
集體遊戲拒絕當「宅男」 講價也是人情味
馬(馬龍):我童年就是在深水埗長大的,當年呢我記憶中就是,當然我們不會有手機遊戲,我們不會有電腦遊戲,我們的遊戲就反而是和其他小朋友更親密的玩耍。我記憶中放學之後通常會三五成群地在戶外玩耍的,玩的最多的遊戲就是打波子,因為當時的公園沒那麼多泥水地的,現在的公園很多變成泥水地,放幾張椅子就算了,根本不是令小孩子開心的地方。我記得小時候的公園裏除了鞦韆很高大,還有攀爬架,很高的,可地下是沙地,我們很喜歡在沙地打波子。在沙地打波子好處就是波子打出去不會跳很遠。
鄭:那童年的經驗怎麼影響你後期的創作?
馬:其實我童年的玩耍方法都是比較集體化,集體化就是培養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令你對很多事物會產生好奇心,不會像現在的「宅男」,培養不出他在群體協作的精神。
李:3-4年前時想的香港情,當時我是想畫80年代70年代的香港,那時的香港我覺得就算只是一個菜市場也很多東西看,而且很有人情味。因為我們可以議價,甚至不需要議價,買頭送尾,自己拿也可以,現在超級市場你不能自己拿,也不能議價,都是明碼實價,所以走一遍菜市場就會看到那裏的人情味。
馬:就算現在舊式菜市場也領展化了,領展化亦即商場化。
鄭:那志清同一個問題,童年的經驗怎麼影響你後期的創作?
李:所謂一個創作人,是需要很多資料在腦海裏,才可以創作的。畫畫如是,寫作如是,是需要有經歷才可以寫出好的文章。一樣道理,我們小時候的經歷所見所聞,甚至是一種人情味,也是可以在創作時影響到你。比方說我們畫畫的人,對一顆石頭也會有情感的,寫一本書對一片落葉也會傷感,你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為公仔紙大打出手
馬:我突然想起小時候我們為什麼會畫公仔呢?其實公仔紙對我們很大影響。我們小時候玩的就是公仔紙。公仔紙不是很大,比煙包還小,半個煙包大小,當年公仔紙的吸引力很大的。
李:小孩會為了幾張公仔紙打架。
鄭:學習也從公仔紙上學的,什麼《水滸傳》,《三國演義》,背後有說明的。
李:我記得有一套有蔣介石的。
馬:我沒見過,但我們能夠臨摹那些公仔,臨摹得漂亮的話就在同學之間很威風的。
鄭:所以說你們的基本功夫都是從公仔紙上學回來的嗎?
馬:當然啦,要是能畫得像的話很有地位的。
鄭:那志清我想問,童年的經驗怎麼影響你後期畫的金庸漫畫又有沒有關係呢?
李:成長中種種的事物都會影響你日後的創作的。可以是直接學畫畫,之後出去寫生,畫速寫,這些就會直接提升你的畫工去創作金庸等等。關於情感的東西,其實是來自你的氣質,是一種抽象的影響。就像剛剛馬龍所說的,我們小時候很多遊戲是集體遊戲,也有很多是自己創作出來的,不像現在的。我記得小時候有波子機的,很大的,要兩邊用棍打的。我們因為沒錢很難去玩這個,我自己做了一個。找塊木板釘上很多釘子,中間弄上橡皮圈,加上彈簧,用波子彈來彈去,能玩上幾個小時。
馬:厲害。說起來我們小時候真的要動腦筋去想一些玩意出來,並不是買回來的。例如做些橡皮筋槍,用吃完冰棒的棍發射橡皮筋。
鄭:你說的這些現在很多收藏家也想找回,什麼塑膠槍之類,每個都想找。
馬:找不到了可惜。我想如果我們有保留那些木制玩具就真的非常有價值了。
鄭:就算那種儲蓄用的朔膠小豬錢箱也很多人找,但都找不到了。
馬:我們幾兄弟也喜歡自製玩具,挺有天賦和創意的。我記得做得最成功的玩具是一個泥頭車,那車的車斗是可以上下升降的。還有鏟泥車,吊臂是可以移動的,當然是機械化的不是電子化的。我們會自己想出這種玩意給自己玩的,不過很遺憾沒有保留這種玩具,不然會很有趣。
馬龍簡介
香港漫畫家,水墨畫家,另有筆名馬星原,本名袁周潮。畫家以馬龍為筆名自1984年始,於報章上繪畫政治漫畫,於當年高峰時每天為五份報紙交稿,周刊月刊未計。2004年偕方舒眉自組出版社創作自家品牌《白貓黑貓》,轉身投入兒童益智漫畫。
李志清簡介
香港漫畫家,筆名清兒。李志清的作品包括不同繪畫媒介,如漫畫、插畫、水墨畫、西洋畫、速寫等。於1981年5月加入《青報》任漫畫助理,後轉投玉郎機構(現為文化傳信)。早期參與《漫畫皇》、《怪異集》、《猛鬼冤魂》、《玉郎漫畫》等製作。1997年與查良鏞(金庸)創立明河(創文)出版有限公司,替金庸小說畫漫畫,作品包括《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等。
繪畫香港情系列
一、童年回憶成就兩大漫畫家馬龍、李志清
三、李志清:月有圓缺,漫畫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