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煩惱
農曆新年時,最怕是收到一個又一個貼圖或賀圖,有時還在幾個群組不斷重複出現,而煩人的是最後也要刪除,以免耗用太多智能手機的容量。還記得以往的祝福是面對面的問候,帶着禮物的到訪,然後一夥兒吃喝閒聊一番。現在因為科技之便,我們可以很輕易就聯絡到某人,無論他身處何方,或是多年不見,只要一搜尋面書的共同朋友,或在互聯網上找,最終仍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科技最終會改變我們的價值觀
科技着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日常行為,最終是思想和價值觀也帶來了轉變。我們不用舉出從馬車到汽車的轉變,就用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作例子吧。不知道大家在少年時有沒有相約過朋友在「五支旗桿」、SOGO門口、時代廣場等呢?
那時沒有智能電話,可能約會就是一兩星期前已約定,然後在約會前幾天就在家居通電確定再三,如果是第一次見面的話就要詳細說明自己長得怎麼樣,衣着又是怎樣,在哪個確切地點等候,拿着什麼東西才能相認。假如溝通出錯,那就很容易變成「天荒地老」的等待了。
那時的時間彷彿很多,也過得很慢,應承了別人當天出席就必然赴約。
時計更精準,時間卻模糊
現在呢?我們明明可更精準地預計,更充分的準備,然而我們對「時間」的觀念反而模糊了。
有時候約好了日期、地點,到時大概在附近出現,然後用訊息最後確定到哪裏相見、吃飯,吃飯訂枱在往日更是隆而重之的看待,不像現時,可用電話軟件同一時間訂幾間餐館,然後到時才作決定。有時也可能一個訊息來到,約會就此取消。
手中拿着智能電話,等待的成本也降低了不少,臨時決定不赴會也不太困難,承諾也就不再值千金了。有趣的是我有一位朋友,就是不喜歡智能電話的即時性,寄給他一個訊息,可能要等三、四天才得到回覆,打電話給他也通常接不上,而他確實也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你還有這些朋友嗎?
科技的躍進
回想到智能手機面世也不是很久的事,很受人們歡迎的iPhone第一代是2007年開始發售的,而現在學生常用的iPad也不過是在2010時才出現,最初時還有人說那不過是將電話放大了,又有什麼特別呢?
誰知道現時連手提電腦也朝着平板電腦加鍵盤混合使用的方向進發呢!有了智能手機,整個世界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甚至連各行各業都必須轉型才能迎合新發展。
同樣的事物,革命性的轉變
科技的轉變可以是急速的,汽車發明至今已經過百年了,主要利用內燃機發動的原理。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引擎,如何有效地將汽由轉化成動能,並且配合各樣零件,使整架汽車的性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車廠這百年以來追求的終極目標。
然而,當有一天忽然新聞告訴我們電動車公司的總裁成為了世界首富,我們才驚覺,街上似乎已多了不少電動車,新建的商場、大廈,甚至校園也已建設了電動車的充電裝置。那麼,現代汽車又會朝向哪一面發展呢?要知道引擎和電動控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假如車廠需要轉型,聘請的專才就完全是另一類的專業人士,以往所投放的資源和技術可說是要徹底放棄了。
因為兩者是完全不同的,電動車最重要的是電池,如何轉化最多能量、最安全、增強持續性是人們研究的方向,如何控制車子就變成電腦軟件和各組件、不同介面溝通的問題了。因此電動車也就需要更多的晶片和軟件的配合,加上還有人工智能的發展,使車子能在安全和暢通的路線中行走,將會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
同一樣是車子,但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內涵了。
未來只在後天
我說是未來,其實只會是幾年以後的事情,也許未來我們只要在智能手機輸入要行駛的路線,在一個地方會議完結之後,將指令傳送,車子就會自動駛近我們離開的建築物大門,然後讓我們輕鬆的登車而去,甚至不用我們時刻手按軚盤,而只是看着各個標板顯示,有需要才轉為手動而已。
那時所有停車場、隧道都已經變成電子繳費,車子內部已有感應裝置,一經過即繳付。連充電也可透過道路鋪設充電線路,車子在行駛間同時充電,便不怕電力不足了。這些並非想像,不少已經也在研發的最後階段了。
天涯若比鄰的真切感
至於社交媒體,現時最新的社交軟件莫過於Clubhouse,人們只要得到邀請,就可以在平台上對某些感興趣的話題參與,可選擇純粹聆聽了解,或以聲音而非文字加入討論,也可以自己開一個「房間」與其他人天南地北。
這個軟件有別於以往透過文字、相片或影片上載至面書或其他媒體,因為那始終是單向式的,即是以一種發布的方式來與人交流。Clubhouse的優點是即時多人透過聲音傳達,那樣交流既直接又具有感情,不像文字般因沒有語氣而有機會誤解他人意思。
另外由於互聯網的聯繫是國際性的,所作的討論可以是跨國界的,大家的視野和觀點就更為廣闊了,這是我們以往難以想像的事。
我們的孩子要如何準備?
因着這些新科技不斷湧現,從上述例子,我們的孩子又要怎樣裝備呢?我簡單歸納了幾點:
- 不要以為過往的經驗成功就能夠長此下去,有需要的時候就要革新自己。
- 不斷學習新事物,了解及掌握新知識。
- 具備轉變的彈性,隨時能夠有後備方案及應變方案。
- 多元發展,讓自己成為不同面向的人。
- 認識更多不同的人,讓自己明白更多不同人士的觀點。
未來多變,難以掌握,但最重要的我們以什麼態度去迎接這個未來,我們仍然選擇在五支旗桿下等到天荒地老,還是用智能電話問一問他:你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