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媒體報導袁隆平先生在湖南逝世的消息,憶起20年前友人送來一本《知識改變命運》,書中講述內地及香港各階層40位人士的奮鬥事蹟,其中一人便是1930年出生於江西得安縣,中國雜交水稻的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
路有餓死骨 引發稻禾夢
袁隆平先生為我國溫飽問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1985年授予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1998年6月24日,國家國資局正式認定「袁隆平」品牌價值為一千億元人民幣。這一年,他每月的工資才1600元。這個無形資產,正是他的「禾下乘涼夢」:「我曾經做過一個好夢,夢見我們田裡種的水稻,像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粒子像花生米那麼大,我們幾個朋友散步累了,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袁隆平先生說,他年輕時曾在路邊或田裡看到過至少5具死於饑餓者的屍體,因此下了決心,一定要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挨餓!夢想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東西,最起初就像一顆種子,在每個人心中萌芽。袁隆平先生遵循夢想的指引,不斷克服困難,即使在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都非常欠缺的情況下,仍然堅信夢想是能夠實現的,並盡最大努力創造條件,一步一步去接近夢想。
袁隆平先生於1960年代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4年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1976年起,他和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開始在全國應用於生產,使水稻產量大幅度提高。實現目標,不僅需要耐心的等待,還須有堅持不懈和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1997年,袁隆平先生再次發起研究超級雜交稻。2000年,超級雜交稻實現百畝畝產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超級雜交稻實現百畝畝產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標。
雜交水稻成果 保障糧食產能
正如聖經所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126篇5節)2003年中國大陸一半以上的水稻都為袁隆平先生所研發的雜交品種;在世界範圍,20%的水稻均採用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技術。2007年,中國大陸的水稻產量為5億噸。袁隆平先生和團隊還將成果傳授給亞洲、美洲和非洲的多個國家,雜交稻已在世界供應,為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及短缺做出卓越貢獻,逐步實現「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也對保障世界糧食安全有重大貢獻。他認為能夠種出這樣的超級水稻,需要四個「良」:良種、良田、良法、良人。良種指的是一個核心;良田是基礎;良法是手段;良人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執行者,包括那些種糧戶等等。這些成就要算在所有「良人」頭上。農夫的工作有許多,如耕地、鋤草、修理、看守、除蟲等等,最後還要收割。你要是怕下田,怕吃苦的,就種不出水稻來。
任何夢想、任何計劃,最終都要落實到行動上。只有行動,才能縮短你與目標之間的距離,才能把它變成現實。袁隆平先生用他的一生追逐「禾下乘涼夢」,離開自己的舒適區,「開到水深之處」,做一些別人覺得不可能的事──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事業的一粒種子,我們是不是一粒好的種子。」在求學或追夢的過程可能是困難重重,但古語有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願意付出努力,不怕困難,最終一定會走完這條充挑戰的荊棘之路,將來必定有好的回報,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充實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