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低智化,責任誰屬?

爭取民主發展的力量從來都存在,過去亦一直催促政府放權,隨着社會發展相信所有港人對「更民主」都有所期望;當運動參與者去衝擊政府時,可曾認真想過這種由暴力引領的運動將帶出什麼後果。平常心去想都可預知到,這種手法並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最多只能把矛盾突顯出來而已。
隨着佔中發起人及一群追隨者高調自首,在記者會上以一些法律語言來表示,因為要負責任而決定自首。這批人大多數是高級知識分子,沒有人會懷疑他們的智力和見識;不過他們「犯法後再去自首就是負責任」的說法,卻與人們的常識相違背。可是在社會上竟然引來不少支持聲音。回顧過去兩個多月來,傳媒在街頭訪問普通人時,往往都會出現如下句式的說法:「為了(一些高尚概念或者恒真的價值,例如真普選),所以(做一些觸犯法律或常規的行動,例如癱瘓幹道)並不算是犯法」。
 
令人憂慮的是有不少市民把這些當作至理明言、群起支持;把做出任何有違常理的事都予以合理化。這個運動不只是政爭或社會性事件,更讓我們感到一種漠視法律和常規的恒常化的趨勢。
 
否定他人論調者,被網絡狂插謾罵、甚至「起底」,漸趨普及。</br>(亞新社圖片)
否定他人論調者,被網絡狂插謾罵、甚至「起底」,漸趨普及。</br>(亞新社圖片)
 

不理複雜社情是低智化開端

 
其實並非沒有人看不出這個趨勢,但站出來指正這種邏輯或者否定他們的論調者,結果就被網絡狂插;那些網絡打手用極度粗鄙難聽的謾罵、什至「起底」挖掘不同意見者私隱。尤為令人憂慮的是這種行為不但愈加流行,更見市民表現得頗為受落、當作花邊新聞欣賞,並不覺得這種做法有違道德;不少人更將改圖或影片轉發出去,以示支持。這種種趨於普及的社會現象,正正反映出社會的低智化程度向前更進一步。
 
這裏並非指佔領運動是由於社會的低智化所引致,不過卻因為不少人持低智態度去研判和評估,因此令運動一發不可收拾。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後因九七大限的到臨,社會上瀰漫一種消極的大眾文化。那些年,電視和電影充斥低智的情節、不合邏輯的對白,所謂「無厘頭文化」成為一時之風。同時報章雜誌的版面更為聲色犬馬,並無所不用其極地刺探城中藝人、名人的私密;書刊文字一於向「淺」走,圖文漸次變成報道重點,稍為艱深的報道和論述就唯有靠邊站。
 
延續至今,社會大眾和大多數學生已不願意費神去抽象思考或理解複雜的社情,結果社會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目光短淺、只求表不知裏、人云亦云的低智化境況。高中通識教育科令不少莘莘學子叫苦連天,中文科的死亡之卷讓考生聞風喪膽,看來就是這種狀態的寫照。
 
「疑似暴力化」只能把矛盾突顯出來。(亞新社圖片)
「疑似暴力化」只能把矛盾突顯出來。(亞新社圖片)
 

衝擊只能突顯矛盾

 
隨着資訊科技的躍進和網絡文化的普及,這種低智化社會風氣得以發揚光大;在佔領事件中亦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爭取民主發展的力量從來都存在,過去亦一直催促政府放權,隨着社會發展相信所有港人對更民主都有所期望。
 
觀察歐美等民主化較成熟的體制可知,民主模式是五花八門的,但這次事件中對民主的追求卻單調和過於空泛。在政治計量和社會民生事務上漸次傾向「疑似暴力化」,這類行為也是在回歸後才出現;當運動參與者去衝擊政府時,可曾認真想過這種由暴力引領的運動將帶出什麼後果。
 
平常心去想都可預知到,這種手法並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最多只能把矛盾突顯出來而已。運動掀起的失控局面一定是「手尾長」,對經濟和社會產生什麼效果早已有很多專家講過了;對普羅市民而言就是收入減少或經濟不振,也就是全民「找數」。
 
看來當佔領事件告一個段落,就是重整社會力量,針對低智化社會風氣做診斷和復元工作之時。不論是誰導致這種風氣,在未來要撥亂反正的話,學校教育都是責無旁貸的。不過,當前社會對教育專業的尊重不足和市場化管理現實下,學校人員也真是舉步為艱。
 

黃冬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