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相信有快樂學習這回事,但卻相信學習有成果,經驗使人快樂。
學習怎麼會快樂呢?不要說你的學習過程,要像韓愈般的「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太陽落山了還要挑燈夜讀,窮年累月,努力不懈),就是簡簡單單日常作業,都會使你煩惱非常。一篇文言文,我為什麼怎樣背都背不入腦?這篇英文作文明明我很小心寫了,為何派回來時這麼多錯?這題數為何怎樣計都計不出答案?一個成長中的學生,這類經驗太多了,不埋頭苦幹不會得到成果。但埋頭苦幹也不一定得到成果,這樣,學習怎會快樂?
為求業績 重視操練多於吸收
有些教育原理主張從遊戲中學習,從生活實踐中學習。但世間學問分工這樣精密,人事糾葛這樣複雜,處處要以生活實踐為依歸,然後得到學習成果,那真是活到老,玩到老,也未必得到面對生活所需的學習知識。
說到這裏,讀者或者會認為我是壓迫性學習、操練文化的支持者了。那又不是。無疑,操練是會有成效的。世間不少技能就是從操練中得來的。某程度的操練,對學習成果的獲取會有幫助,但過量就適得其反了。舉中文教學為例。現在不少學校,為加強學生中文科的成績,規定每年要完成十多二十篇長文和短文的寫作。為應付校本評核,學生每年要完成三數篇長閱讀報告、短閱讀報告多至二十篇也屬尋常。公開試有實用文的考核,為了學生熟習其形式和內容,每年又要完成十多篇不同格式要求的文章。加上每周一次的時事隨筆或周記,學生平日或假期,總要不斷地寫、寫、寫。這樣的過程對學習有幫助嗎?我懷疑。其他科目為求業績,應該也有不少這類重視操練多於吸收的「有殺錯,冇放過」的學習實踐。
我理想中的作業,應是質與量平衡,學生既不會感厭倦,但又能從中學到改正錯失的方法,兼能鞏固學習效能的學習經歷。但這樣說,一定有人會用鄙視的心態,說我「講就天下無敵」了。我也不便多談了,薪高糧準的中文科主任或老師多的是,我也不便在這裏饒舌了。
但開學未及一周,已有老師和學生跳樓,問題嚴重到使人吃驚的程度。據調查所得,超過七成學生表示有學習上的壓力。所以不要嫌嘮叨,有理想但也有專業操守的老師應切實地想辦法應付。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 宜因材施教
其實同一種學習方法,對資質不同的學生所起作用不同。有些學生學習很易「入腦」,有些卻不。而且分析、理解、記憶能力個個不同,用同一模式要求每一個人,得到的學習成果會有差異的。孔子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反映在學習上,即是現在經常提到的學習差異。極端聰明和極端愚蠢的都不是輕易改變的。一成不變的學習內容和評鑑方式不能滿足每一個人。學習能力高的人,你對他沒有要求,硬是要他從遊戲中學習,硬是要他不死讀書,要多學習溝通「吹水」,你不是害了他嗎?同理,一個愚蠢的,你壓迫他學習,也只有令他起反抗心理兼一無所得。
所以,快樂學習(如有)難度很高,相反來說讓學習有成果,使人感受快樂,卻容易得多。穿衣服要量體裁衣,學習何嘗不是?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