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泰國東北部出家第一年時,佛寺附近的村子開了個長達三天的派對。雖然村子沒有電力供應,卻運來了柴油發電機、擴音器、巨型揚聲器等。即使我們佛寺離村子有一公里多,還是傳來了派對的噪音,破壞了佛寺的寧靜。
佛教一直教導「自己活着,也讓別人活着」的哲學。到凌晨兩點時派對的聲浪還是震耳欲聾,我們決定要求一個「自己要睡,也要別人齊睡」的談判,因為我們出家人早上三點鐘就得起來開始一天的寺廟生活。
我們問村長能否在凌晨一點鐘停下來,他禮貌地回答說「不行」。於是我們派了一組人去見老師阿姜查,請求他叫村民們降低音量。我們知道不管阿姜查說什麼,村長都會照辦。
但從這次事件,阿姜查教導了我們以下的道理:
不是聲音打擾你們,是你們打擾聲音!
那可不是我們預期的答案,但卻很有效。噪音依然在我們耳中迴響,但不再在我們心中,我們接受了那聲浪。三天很快就過去了。
改變觀感 感受寧靜
很多年後,我們佛寺一名法師的弟弟到澳洲看他。不巧所有客房都住滿了人,他問我是否可以讓弟弟在他房間過夜,就一個晚上而已。說到底,他們本來就是同住一個房間長大的。
我指出:「你們都長大了,可能你們倆都打鼾呢。」
法師堅持說不會有問題,我也就允許了他們同房。
法師的弟弟先睡着。如我所料,他的鼾聲響得法師無法入睡。在疲累不堪卻又失眠的情况下,法師想起了阿姜查的教誨。
不是聲音打擾你們,是你們打擾聲音!
他想像那鼾聲是出自古典音樂名作曲家手筆的醉人旋律。他無法改變那鼾聲,但能夠改變感知它的方法。
第二天他從甜睡醒過來時,記起入睡前他弟弟的鼾聲是如何變成美妙的旋律!
所以,若你有個睡覺打鼾的丈夫,想像自己在聽美國樂隊「感恩而死」(Grateful Dead)的音樂或其他你喜歡的音樂。當狗在半夜狂吠時,感覺牠是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演繹或同類東西。當你逃避不了那聲音,嘗試改變自己對它的感受吧!
出版資料
書名:好?壞?誰知道?
譯自:Good?Bad?Who knows?
作者:阿姜布拉姆(Ajahn Brahm)
譯者:林天賜
編輯:汪橋
校對:李衎政、林麗森、梁文威
出版:覺智國際基金會有限公司
版次:2015年10月22日初版一刷
國際標準書號:ISBN 978-962-7287-15-5
定價:港幣88元正
分類:快樂—宗教—佛教
(覺智國際基金會授權轉載,文句曾經潤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