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文:〈自然像真 探索內心 藝術真諦 虛實互通〉(「委拉斯開茲」系列三之一)
上星期為大家介紹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一生與其主要畫作。他乃西班牙黃金時期頭號大師,被譽為「畫家中的畫家」[1],最著名的作品定是《宮娥》(Las Meninas,有譯《侍女圖》)無疑。
《宮娥》應是西方畫史上最多分析,討論與模仿之作。1985年被選為西方美術史上最佳畫作[2]。早於19世紀已被稱為「美術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art”)[3]。近代重要法國哲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有譯「福柯」 )在其名著《詞與物》(英譯The Order of Things)開篇即洋洋灑灑地花了一整章討論此畫。
畢加索更在300年後,將此畫解構分拆、重新演繹、創作出58幅作品(圖1是其中一幅),塞滿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一翼(Picasso Museum, Barcelona)。此畫究竟有什麼特別,會受到如此尊崇?
驟看此畫,會感覺沒什麼,就是好些人一字排開面對畫面而爾。畫面巨大,人物聚集在畫面下半部,上半部很暗,一下子看不出什麼,不禁會問畫面上半部的空間有什麼意義(圖2)? 這些人物是誰?這裏是什麼地方?他們在幹什麼?
這是當時西班牙皇宮畫廊兼委拉斯開茲的畫室,他是宮廷畫師,專職為皇室畫像。畫室牆上隱約看到密密麻麻的掛滿了大大小小皇家藏畫(圖3),有委拉斯開茲畫的,也有其他畫家作品,包括提香(Titian)與魯本斯(Rubens)的畫作,有原畫亦有摹本(是的,皇帝有時也只得摹本)。
畫面前方由左至右,站在畫架旁拿着畫筆畫板的是畫家委拉斯開茲本人。一位宮娥跪在地上,手持托盤,向站在中央、時年5歲的小公主奉上一小瓶水解渴;旁邊另一位宮娥正向公主屈膝行禮(curtsy)。兩位宮娥皆為貴族,貼身侍奉公主日常起居[4],此畫之名由她們而來。
接着是兩位宮廷侏儒,較高的一位是女性,較矮的一位是男性,正用腳踢逗匍匐地上的大狗。在半跪着行屈膝禮的宮娥後,站着一男一女,穿的像修女[5]的女子是皇后的大宮女,主管年輕宮娥與小公主生活起居,男的為宮中女子的隨扈(Bodyguard),站在陰影中,看不清他的臉(圖4)。
房間盡頭皇后的後宮總管正打開一道門,陽光從門後灑進來,吸引了觀者的注意力(圖5),留意到他旁邊牆上有一幅畫,畫面好像有點飄忽模糊,發現原來是一面鏡子!
裏面隱約有兩個人影,細看應是小公主的父母,畫家與所有畫面中人的「主人」,國王菲利普四世(King Philip IV of Spain)與王后奧地利的瑪利安娜(Mariana of Austria)夫婦(圖6)[6]。
要看清楚兩位真人樣貌,得參看其他委拉斯開茲為他們繪製的肖像 (圖7、8)。
多線謎團 探討藝術
那她們都在幹什麼?畫家究竟在畫誰?
小公主站在中央,畫家不是畫她嗎?但畫家站在小公主後方,他不會是畫她的背影吧?小公主站的位置與她面朝的方向都不對。
畫家面朝畫外觀者位置,他是否正在描畫畫外的人?那只可能是後方鏡中反映的人物:國王與王后夫婦。唯皇宮存畫紀錄沒有國王夫婦雙人像。畫中的畫架非常巨大,若真有其畫,定有紀錄,有人談論。根據畫中畫框大少,大家想到一個讓人腦筋打結的可能性:畫家在畫中描畫的會否正是此畫本身!
此畫衍生出許多關於藝術的哲學問題,讓人迷惑,引發討論。後人亦爭相模仿其藝術手法,承傳發展。
孰真孰假 虛實互通
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委拉斯開茲給大家佈了好幾條線,要大家思考。
20世紀前西方繪畫的主要功能是盡量模擬還原現實世界;在一個平面上,讓觀者感受到一個立體世界,以為親臨其境,忘記畫面只是一個「代表現實」的假象。委拉斯開茲在此畫亦沿用多種製造這種假象的技巧,例如以明暗與透視增加事物的立體感,畫中人直視觀者,把觀者「拉進」畫面,成為他們一份子等好幾個方法,讓景象看來自然真實。
此畫畫幅巨大(圖9),人物接近真人大少,貼地放在當時的皇宮畫室裏,畫面與畫室環境融為一體,更為像真,在幽暗的畫室裏隱約好像真的聚集了這一群人。這可能就是畫家要把畫面上半部留給那些陰暗的天花與牆角的原因。
唯歸根究底,無論畫家技法如何自然,畫面也只是一個虛擬假象,並非真實情景。
同樣的,畫中國王與王后真身並沒有在畫面出現,觀者只看到他們的鏡中反映。鏡像不是真人。
如果畫中畫家正在畫的是此畫本身,那麼,那一部份是「畫內」那一部份是「畫外」?那一幅畫是「真」?那一幅是「假」?抑或兩者皆真?兩者皆假?
畫面房間掛滿大師畫作,相對畫面內的真實人物,這些「畫中畫」,在畫面故事裏都是「虛」的「假象」。
唯若「走出」畫面,退後一步來看,整幅畫包括那些人物與畫中畫,都是假象。
而這,跟人生,是否有點相似?
主題主角 缺一不可
第二個問題是,究竟誰是此畫主角?
主角是小公主嗎?驟眼看,小公主站在畫面中軸, 畫面前方光線最亮之處,旁邊兩位宮娥把她烘托着, 好像是全畫的中心,主角是否應該是她?
但如果她是主角,畫家為何要打開後面的門,讓進來的強光分散觀者的注意力?細看那道光其實才是全畫最亮之處。最亮的地方通常是焦點。那麼,小公主會否不是此畫主角?
在畫中,畫家可能不在繪畫小公主。參考畫家為王后(圖7)與其他公主繪畫的單人像(圖10)[7],她們都穿得非常隆重,頭髮(其實是假髮)盤起特色造型,全身配搭珠寶裝飾。這裏小公主只是簡單的放下頭髮,穿着日常服裝。
主角是國王與王后嗎?後門照進來的光,把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後方,留意到旁邊鏡中的國王與王后(圖11)。
同時畫中多人都看着畫外。根據光線反射研究,他們的視線集中點,就是反映到後方鏡像中的國王與王后, 那夫婦倆才是此畫的主角嗎?在畫中,畫家是否正為他倆繪製肖像?
無論此畫畫的是什麼,誰是主角,完成後此畫屬於國王,他才是此畫的真正主人。當然,此畫呈現的一切人物,房產與物資,都屬於國王,所有人物都得臣服於他。
那麼,主角可以是觀者嗎?如果觀者站立的位置在鏡中反映到國王與王后,那觀者的視覺就是他倆的視覺,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是否「進入」了國王與王后的角色?
那會不會我們——觀者——才是主角?真的,伯牙需要子期。沒有觀者,繪畫作品就沒有意義。現代藝術尤其著重觀者個人感受與看法。美如小龍女長年獨居深山古墓,無人看到她的美貌,她美不美變得一點也不重要。待要遇到楊過,出到江湖,大家才知道有這麼一位超凡脫俗的美女!
再想,會不會,畫家這個角色,才是此畫主角?當時的畫作,人物佔據畫面愈大愈重要。細看畫面會發現,畫家角色佔用畫面最多,比任何其他角色都要高大。那委拉斯開茲是要表示,畫家才是繪畫藝術的主角,不是金主貴冑,也不是畫中人物?畫家是主宰畫面空間設計調度的人,是繪畫藝術的靈魂。嵇康一去,廣陵散絕。有金主有觀者但沒有畫家,何來畫作?
可以肯定的就是, 如果沒有委拉斯開茲,大家現在不會關注菲利普四世這個西班牙黃金時代的下坡國王與他的家庭。是畫家為他們繪畫的作品,讓他們名留青史。
有說委拉斯開茲設計此畫的目的,是為自己立碑。委拉斯開茲繪製此畫時,已年屆58,3年後去世,終其一生追求自己與畫家的地位得到西班牙社會的認可。
在一個多世紀前,畫家的藝術地位在意大利已非常受尊崇。拉斐爾(Raphael)1520年去世時,得到王子式的喪禮,羅馬萬人空巷,教會高層、貴族士紳,蜂擁弔唁。而西班牙在委拉斯開茲時代,還認為畫家只是用手工作,所以也只是一個工匠。
委拉斯開茲就是得到國王菲利普四世的愛護與教宗諾森十世(Innocent X)[8]的支持,亦被西班牙貴族評審拒絕兩次後,才得於此畫完成後兩年(1659)受封聖地牙哥騎士團十字勳章(Order of Santiago)。畫中他胸前的十字徽號,有傳是受封後才畫上的(圖12)[9]。
畫家可能希望透過此畫,告訴他人他真正的地位,與該有的尊重。他與皇室一家同框出現,活像他們一員,以此肯定自己地位高貴。畫中牆上最大兩幅畫一為魯本斯(Rubens)的原畫摹本,一為其他畫家受魯本斯畫作啟發而創作的同題材畫作。魯本斯1630年分別得到英皇查理一世(Charles I of England)與菲利普四世冊封,委拉斯開茲是想提醒他人,自己也有資格受封嗎?
最後,會否繪畫藝術本身才是此畫主題?此畫在畫家畫室進行,牆上盡是名家畫作。畫面描繪作畫過程中的一刻,畫架佔了大片畫面,而畫家比所有其他人物都要高大。
細心留意,牆上掛著的兩幅摹本(圖3),故事皆典出奧維德(Ovid)「變形記」(Metamorphoses)。左面一幅(圖13)魯本斯描繪凡女阿拉克妮(Arachne)挑戰女神雅典娜(羅馬名字密涅瓦Minerva)紡織技藝[10]。
右面一幅畫家雅各布·喬登斯(Jacob Jordaens)描繪羊人潘(Pan[11],圖14) 認為自己吹奏的雙管笛比阿波羅(Apollo)演奏的七弦琴還要好,斗膽向阿波羅下戰書,終為阿波羅擊敗。兩個故事皆暗喻藝術才能乃崇高天賦,不可多得。
又或者,這幾個主線都是主角,我們無需狹隘的只挑一位主角?現實是複雜的,好的藝術品就是要反映現實。此畫可以有多位主角,代表不同涵義。可能委拉斯開茲是想告訴我們,藝術需要畫家,觀者,與金主所有角色並存才可以生存,缺一不可?我們需要尊重繪畫藝術,而創作過程非常重要?
這個完全創新的手法,打破前人只有單一主角的格局。
真假虛實,不同角色,創作過程,這些,最後都回歸一個主題,就是繪畫藝術。《宮娥》這幅畫的主題,就是探討闡釋繪畫藝術[12]。這就是為何一眾畫家,對委拉斯開茲尊崇備至的原因之一。他的思考,加深拓展了大家對繪畫藝術的探索與理解。他,不光是一個畫家,同時是一個藝術哲學家。
註:
- 語出法國現代畫先驅馬奈(Edouard Manet)。
- 1985年《倫敦新聞畫報》(Illustrated London News)做了一個藝術家與藝評家的調查,結果《宮娥》被評為西方藝術史上最佳畫作。此畫報已於2003年停刊。
- 1827年時任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院長的羅倫斯爵士(Sir Thomas Lawrence)稱《宮娥》為「真正的美術哲學」(”the true philosophy of art”)
- 西班牙文Las Meninas是指進宮服侍王后、公主的年輕女子,多為公侯之女,非一般侍女,畫中兩位宮娥真人皆伯爵之女,這跟中國古時的宮娥制度相若。
- 有說其實當時西班牙天主教修女只可待在修道院,不可能出入宮廷。此女子實乃侯爵夫人Marcela de Ulloa,喪夫後進入宮廷服務,一身黑衣為當時寡婦穿戴。
- 最新視線研究認為如果國王王后是站在畫外觀者位置,他們的影像不可能在鏡中出現,鏡子應是反映畫架上畫布內的人物。加上其他種種問題,一切仍無定論。或者我們無需定論,可以同時保持多種看法與詮釋?
- 奧地利的瑪利安娜(Mariana of Austria, 1634-95,圖7)是《宮娥》裏小公主的親母瑪利亞德莉莎公主(Infanta Maria Theresa,1638-83,圖10),繪製圖10此畫時15歲,為《宮娥》裏小公主的同父異母長姊。
- 《教宗諾森十世》肖像請參閱本欄2021年10月9日圖14與內文。
- 有說此十字徽號是在畫家死後國王請人為他加上的,甚至有傳是菲利普四世親自描畫的,唯最新筆法與油彩分析研究,認為此徽號應是畫家自己繪畫的。
- 委拉斯開茲於1656年也畫了一幅同題材畫作《織女們》(Las Hilanderas),是他晚期最有名的畫作之一,詳情請參閱本欄2021年10月9日文章與圖片。
- 雅各布·喬登斯此畫亦是受魯本斯(Rubens)同題材畫作(Apollo and Marsyas)啟發。瑪敘阿斯(Marsyas)在神話中卻因輸了比賽而被活剝皮而死。
- 此畫究竟要傳達什麼信息,畫家沒說,但詮釋卻五花八門,有宗教,藝術,人生,畫家個人訴求等,此篇集中討論與藝術有關的說法,亦是最多藝史家認同的說法。
「委拉斯開茲」系列三之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