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成績屬於第三組別的學生來說,升讀大學或許是他們很遙遠的夢想,究竟他們有什麼人生目標?他們在學校又有何需要?其實,這些問題本應直接詢問學生,可是,他們大多也回答不知道將來可以怎樣,只想現在開心便可以。那麼,怎樣的學校生活才能夠令他們覺得開心呢?老師在這方面又可以扮演什麼角色?我嘗試從一個校園生活的片段去作討論。
學生情緒失控搗亂課室
前幾天,當我與輔導主任進行觀課後會議時,訓導老師很緊張地到校長室找輔導主任幫忙,因為有一位中三女生情緒失控搗亂課室,以粗言穢言辱罵科任老師、推倒椅桌和拒絕前往訓導室。後來科任老師唯有帶其他學生離開事發課室前往另一課室繼續上課,而該女生則繼續在課室進行破壞行為,最後老師只好向救護站求助送女生入院檢查。事後根據老師的報告,當時女生故意挑釁科任老師,向科任老師說:「做老師真慘,唔可以發脾氣」;而且當她要推倒椅桌前會先叫同學站往安全位置。老師推測她並非真的情緒失控,而是任性。這事件令老師重新考慮應否在下星期五和六帶她與初中學生前往廣州探訪。原因有三,其一是害怕她到時再有破壞行為,對其他學生構成不良影響,甚至威脅其他人的安全;其二是老師恐怕沒有足夠人手為她提供個人照顧;其三是她應為其破壞行為負責,否則其他學生看在眼裏會模仿她的行為,誤以為做錯事是沒有後果的。
以搗亂獲取別人的關注
我在想她的破壞行為會否真的帶給她開心的感覺?我相信答案是正反參半。一方面她要面對懲罰,縱然她可能是因為情緒失控而搗亂,但她對老師不敬則是不可容忍的。另一方面,她成功得到別人的關注,滿足了她缺乏家庭支援的需要。而我認為她的需要是愛,故此老師可以付出愛心,這是我校老師的專長,但同時老師需要制止學生用這種消極方式去爭取別人的關注。
在感性方面看,這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及個人經歷是不幸的,她可說是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可是在理性方面看,學校的功能之一是教導學生成為良好公民,具有社教化的意義,老師必須嚴謹指導學生明辨是非及奉公守規。因此如何在情理兼備的條件下,決定是否讓她參加廣州之旅是我們的考慮。當然對女生來說,能夠參加廣州之旅是她的願望,這會為她帶來新的知識及擴闊視野,但是如何才能確保她在行程中克制自己的行為,聽從師長的教導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情。
作為學校領導者,我必須以同理心、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給老師支持與信心;同時又要讓老師發揮愛的力量,因為愛正是學生所需要的。當然愛可以是不保留,但卻要避免溺愛,要勇於指正學生的錯處及發揮學生優點,從正面啟發其善良的一面。接着就是讚賞其美言美行,試驗一下「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的真確性。
校方對於是否讓女生參加廣州之旅一事,仍未有定案,有機會再向大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