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校內參加了一個令人感到窩心的會議,會議的討論令我感到與老師及中一學更加親近。這是什麽會議?這是一個新項目——中一導師會議。
今個學年,老師設計了中一導師計劃,由學生選擇他們喜愛的老師作為他們六年中學的導師,再由負責老師按學生選擇編排老師。有些老師是五位學生的導師,有些則是一位學生的導師,而我名下有三位學生。各老師自由與學生安排時間作溝通,原則是了解及關心學生。過了幾個月的工作,導師們便在昨天交流心得。我們一邊呷着負責老師準備的香氣四溢之花茶,一邊以輕鬆的心情與同儕細說與伙伴學生的共同經歷及對他們的認識。
有導師利用午膳時間與伙伴學生一起吃飯,閒話家常;有導師請伙伴學生協助其工作,並在過程中溝通;有導師與伙伴學生談論興趣及志向。總的而言是導師們與伙伴學生互相認識建立信任。
當我們逐一講述伙伴學生情況時,大家會為學生的開心事情而高興;亦會為學生遇到的困難而歎息及思考解決辦法;大家就大多數的困難也能提出意見,可是一些與家庭有關的困難,尤其是老師平日嚐試聯絡但較難接觸到的父母,我們會感到有點力不從心。
用愛引領學生
會議接近尾聲,我們找到學生的共通點,就是學生最需要的是「愛」,他們需要別人的關心,認同,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尤其是對一些欠缺自信心,經常面對失敗的學生來說,找到欣賞自己的才能並不容易。因此我們也樂於擔當學生的生命導航員,和他們一起經歷人生。
本學年,全港已有20名學生輕生,情況令人惋惜,更敲起了警號。有教育界人士指出,香港學校老師忙於學生學業表現,忙於安排課外活動,而學生亦因此忙於補課及忙於參加活動。但當中卻可能忽略了彼此的溝通,更遑論要建立信任。事實上,學校在回應社會上的客觀資料,例如畢業生升大學比例,公開考試合格率等數據的時候面對不少壓力。不爭的事實,幫助學生爭取良好成績是學校理所當然的使命,但是社會人士亦不應忽略學生的成就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做一個良好公民,又或是學生畢業後在社會上踏實地做好工作,已是不錯的成就,因為社會上需要不同能力的人在各個領域及階層發揮力量作出貢獻。因此我們是否應反思如何評量學生、學校的成就,如何為老師及學生釋放空間,讓師生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使老師成為學生生命的導航員。
(封面圖片:作者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