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的大專院校慶典特別多,月前筆者寫過港大醫學院慶祝130周年及港大專業進修學院慶祝60周年,還有港大社會科學院慶祝50周年、嶺南大學在港創辦50周年、珠海學院慶祝70周年、職業訓練局慶祝35周年,以及理工大學慶祝80周年等,熱鬧非常,特首作為多所院校的校監,答應出席多場活動主禮及致辭,十分忙碌。
據理大的資料記載,香港理工大學的歷史可追溯至1937年,由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成立開始,該學院校舍位於灣仔活道,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資助、提供專上程度工科教育的院校。
從工業學院到理工大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學院於1947年改名為香港工業專門學院,提供全日制及兼讀制課程。1956年,得到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100萬元的捐款,以及政府斥資和撥地的支持,紅磡校舍的建築工程正式展開,1957年由港督葛量洪爵士揭幕,開展了香港工業教育史的新一頁。
1965年,鍾士元博士在立法局會議中倡議在港成立一所理工學院。及至1969年5月,有關委員會正式成立,由已故的唐炳源博士擔任主席。政府其後採納委員會的最後報告,隨着《香港理工學院條例》於1972年3月24日正式生效,首屆理工學院校董會亦隨之成立,主席為鍾士元博士。當年港督麥理浩爵士應校董會的邀請出任首任榮譽監督;區懷德(Mr Charles Old)獲委任為理工學院的首位院長。
1972年8月1日,香港理工學院(理工)正式成立,接管香港工業專門學院的校舍及職員,其使命是開辦專業課程,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大部分香港工業專門學院的工藝課程已轉由1969年成立的摩理臣山工業學院繼續開辦,而理工學院則不斷將教學素質提升至符合學院的水平。自此,理工不斷發展和擴張。
1994年11月25日,理工學院獲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頒授自我評審資格,正式取得大學地位,並正名為香港理工大學。
我與理大早於九十年代初結緣,當時還是理工學院,學生事務處為本科學生策劃了不少課外選修課程,擴闊他們的視野。我和香港歷史專家蕭國健博士一年兩個季度教一個香港史課程,逢周六早上上課,每次五講,另外安排三次一天的考察,走訪港九新界多處古蹟。當時是香港回歸中國的前夕,很多同學對香港歷史頗感興趣,有些學生後來更成為朋友。
1991年潘宗光教授出任理工學院的校長,為該校升格大學做準備,他做了十七年校長,十分罕有。在他任內理大有長足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我早在大學時代認識潘教授,他是港大化學系教授,兼任理學院院長,是黃麗松校長的高足。我停學做學生會那一年,與他有較多接觸,每個月有機會在大學教務委員會一起開會。潘教授在港大任教多年,非池中物,當90年代香港高等教育不斷擴充,他希望有更大施展空間,擔任大學校長理所當然。
有幸參與《理動人心》計劃
我在《信報》服務那段日子,長期與高等教育界打交道。2007年4月,為了慶祝《信報月刊》創辦30周年,與同事舉辦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香港高校八大校長論壇,對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作出討論,潘宗光校長是講者之一。翌年他退休,仍然經常活躍於佛學界。
唐偉章校長2009年接任,他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前校長田長霖教授的博士高徒,機械工程專家。他早年在紅磡長大,19歲到美國留學、任教近30年後,2009年出任位於紅磡的理大校長,他表示感到份外親切。受美國文化薰陶多年,唐校長為人隨和親切,與師生打成一片。幾年前他親自邀請我出任一個由他主持的公共事務委員會,成員來自廣告界、公關界、商界、傳媒界及理大教授等,定期為大學發展提供意見,顯示他重視溝通,公關手腕高明。2014年10月我舉辦灼見名家傳媒創社十大校長論壇,他一口便答應。任內他廣結善緣,開設冠名講座教席、成立大學基金會籌款,反應熱烈。理大有30萬畢業生,與工業界淵源深厚,社會各界對大學的支持不少。
今年大學慶祝80周年,全年安排了不少活動,其中一個別具意義的項目是出版一本名為《理動人心──我們的師生校友》文集,書寫80位有代表性的理大人物,有很多為人熟悉的名字,成就卓越。主催此事的負責人是理大傳訊及公共事務總監吳麗娟女士,在理大工作了九年,希望趁慶祝八十周年出版一本文集,「讓人細讀穿梭校園的人和事,品味當中也許被忽略、但其實一直存在的精神素養,當會令理大人更感驕傲自豪,也能令理大知音更加熱愛理大。」(主編的話)。我有幸參與這個出版計劃提供一點服務,把八十位精彩人物的小傳細讀一遍,對理大精神有更深認識。吳女士是我的港大師姐,中英文俱佳,此書不少篇幅出自她的生花妙筆,感情真摯,文字灑脫,書寫的人物精神活靈活現。我誠意推薦。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