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于漸:全民有產 就有置業階梯

「收入的貧富差距不能短時間處理,因為要通過教育。但是資產貧富差距,卻能通過改變房屋政策解決。」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2016年6月於香港大學舉行了新書《面對不均、再創奇跡》發布會,向在場記者介紹最新著作。此書繼《香港深層次矛盾》、《香港長遠房屋策略和港人港地》、《香港奇跡已經幻滅?》後,再度深入分析了香港社會過去幾年面對的各種政經現象,希望令香港能應對不均,走出困境,再創奇蹟。

王于漸教授提及香港不同社經問題,認為與貧富差距差擴大不無關係。「貧富差距擴大是世界普遍現象,不少先進國家亦經歷過,例如美國、英國、加拿大。香港的貧富差距有其特色,不但急速,而且規模大。一般來說,貧富差距有兩個不同性質,其一是收入及支出的貧富差距,即是坊間所說的堅尼系數,其二則是資產貧富差距,就是樓價的問題。此書將會探討兩種貧富差距的後果及背後成因。」

香港夠運 貧富差距可解決

王于漸強調,要充分認識貧富差距背後的原因並不容易。「我預計未來十多年會有很多研究貧富差距的突破性研究,但現時許多研究對於貧富差距如何形成,結論大同小異,也未能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這不是一個在短期內容易解決的問題,亦難有共識。」然而,王于漸覺得香港非常夠運,很有可能解決資產貧富差距的問題。「收入的貧富差距不能短時間處理,因為要通過教育去解決,而教育要用一整代人的時間,不能快。但是資產貧富差距,卻能通過改變現時的房屋政策解決。
王于漸說,從前的科技令低技術的工人能得益,現在的科技卻只能令高技術的工人能得益。高等教育未能追上時代的變化,教育政策亦難以一下子改變。「以前是福特模式,工人不需擁有很高技術。現在卻是 Microsoft、Google、Amazon,核心團隊全是精英人才。收入分布變了,高等教育卻追不上、加不夠、快不到。」現時樓價高企,一個300、400呎的單位,至少也要300、400萬,貧富差距擴大的情況下,市民更難置業。「不斷興建公屋無助解決問題,除非數量足以讓七成人入住。因此,要改變的應是房屋政策,讓住戶能購買公屋單位。這政策最大的好處,是令全民有產,改變現時的資產形態,令五成未能享受資產升值的人都能享受資產升值。」
王于漸倡議容許公屋住戶購買公屋單位,令全民有產,解決貧富懸殊。
王于漸倡議容許公屋住戶購買公屋單位,令全民有產,解決貧富懸殊。

可化解排外心理 增加上流機會

王于漸指,這個倡議不但能令全民有產,更能解決排外心理。「為何排外呢?是因為看你不順眼。現時自由行對市民有何好處?是行街逼、乘車也逼,全是滋擾。如果那條街是市民的、店是市民的,全是生財工具,自由行才能帶來利益。要改變排外心態就要改變資產形態,要全民有產,令到愈多遊客來,租金愈上升,全民才愈得益。」
「樓市是一個市場,這市場升,其他都會升,即使是住宅單位,只要有夠多遊客到商場購物,亦能令商場附住的住宅單位升值。唯有全民有產,才能使香港能繼續開放,這亦是香港致富的原因。」但人人有產,會否難以套現?王于漸表示,「香港不只本地市場,背後還有中國13億的市場。」
現時青年欠缺上流機會,王于漸表示,正是因為現時的房屋政策,令人只能在置業及創業中選擇。欠缺可行的融資政策,青年亦不敢拿本錢放手一博。全民有產,青年人會更勇於創業。「青年人不用憂心打工,能承擔風險,有機會上流。雖然上流者往往只是少數,但只要創業成功,就能製造就業機會。」
這個方法,相當進取,但政府會否接受?「這方法一定要行,否則無以縮窄貧富差距。這只是時間問題。實行的時機,就是全民普選特首之時。這是唯一方法,可以創造奇蹟,解決不均問題。」有人擔心,全民有產的方案,會損害發展商的利益,阻力亦會很大,王于漸不以為然。「全民有產反而令置業階梯重新出現。現時樓價高,市民難以置業,發展商不得不推出小型單位,其實很無癮。但當全民有產,市民就有能力追求更好的居住環境,由300呎到500呎,再由500呎到700呎,置業階梯重新出現,發展商會更有利可圖。」
《面對不均 再創奇跡》已於2016年4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面對不均 再創奇跡》封面。
《面對不均 再創奇跡》封面。
(封面圖片、受訪者插圖:灼見名家傳媒;新書封面:商務印書館門市網站)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