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讓傷者睡?

為何醫護人員替傷者急救之前,會拍打並高聲呼喚病人呢?「先生,先生!你叫什麽名字,有什麼地方不舒服?」其真正目的,並非怕病人睡著不醒,而是為了評估病人的意識狀態,瞭解病情的嚴重程度。

暴雨中山泥傾瀉,兩人被困山洞中等候救援。其中一人在躲避滾石時受傷,昏昏沉沉,正要失去意識;旁邊那人不斷哭喊:「不要睡,不要睡,睜開眼睛看着我!」

他用力拍打傷者臉頰,又抓着他的肩膀拼命搖晃:「千萬不要睡,一旦睡著就不會醒過來了!」

對於這句千篇一律的老套對白,我實在忍受不了,向着電視機中的男主角大叫:「為什麼不讓傷者睡?你靜一下,讓他休息啊!」

許多人有種誤解,認為受傷的人不能睡著,否則就醒不過來了。事實上,人在嚴重創傷或失血過多時,身體會出現連串反應,例如增加腎上腺素分泌、心跳率、呼吸率,以緊急調動身體資源來應付危險。然而,當體內儲備逐漸耗盡的時候,就會意識模糊、陷入昏迷,也就是人們認為的「要睡著了」。

這時候,最好的做法是讓傷者休息,讓身體進入休眠狀態,減少消耗僅餘的能量。如果此時有人在旁側大吵大鬧、用各種力量去刺激傷者,只會令能量損耗得更快。當然,在缺乏急救的情況下,有些人會醒不過來;但那是命中注定,即使周遭的親友叫喊得再激烈,亦於事無補。

那麽,為何醫護人員替傷者急救之前,會拍打並高聲呼喚病人呢?「先生,先生!你叫什麽名字,有什麼地方不舒服?」其真正目的,並非怕病人睡著不醒,而是為了評估病人的意識狀態,瞭解病情的嚴重程度。

可是,經過影視劇導演的誤導,許多人便以為不但不能讓傷者睡著,還想像自己生病受傷時也隨時會「一睡不醒」,於是無緣無故提心吊膽,苦苦掙扎不願休息,增加了醫生的工作難度!中國有句成語「杞人憂天,伯慮愁眠」:杞國的人總是擔心天空會塌下來,伯慮國的人憂慮睡眠後永遠不醒,用來諷刺不必要和毫無根據的憂慮。

倘若我在現實中,碰見文章開頭所描述的情況,作為一個理性的醫生,我會拿起木棒,先把那個大呼小叫、七情上臉的男主角一棍擊暈,讓他靜下來,以免阻礙傷者休息、以及醫者急救!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許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