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續,疫苗效用仍屬未知數,今年全球經濟要走出衰退陰霾看似困難重重。然而《經濟學人》早前撰文,指全球生產總值與生產力雖然大幅倒退,但歷史上不少嚴重的經濟衰退發生後,卻緊接着生產總值與生產力的大爆發,頗有否極泰來的意味。例如,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結束後,迎來了世界歷史上其中一段經濟最繁榮的日子。如今,新冠疫情正加速各行各業與新科技融合,疫後將大幅提升環球生產力,令全球生產總值快速增長,各國生活水平有望恢復甚至超越疫前水平。
什麼是生產力?生產力為何重要?簡單而言,「生產力」是生產值與投入的生產要素(勞動、資本、土地和組織)的比率;例如,企業甲的100名員工每年生產總值100萬元的產品或服務,企業乙只要50名員工便能達到同等或更高的產值,企業乙投入更少,產出更多,即代表生產力更高。企業甲要超越企業乙的產值,方法之一是投入更多生產要素例如累積更多資本或增聘人手。
先進生產及經營模式將大大提升生產力
生產力的重要性在於其增長能引領經濟長期成長。若要透徹理解箇中奧妙,便要從梭羅模型(Solow Model)說起,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198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勞勃·梭羅(Robert M. Solow)提出。梭羅模型假設企業運用兩種生產要素:資本與勞動。資本一般指資金、廠房、設備等物質資源,而勞動泛指勞工身體上及精神上的工作。透過數學論證,梭羅發現雖然資本/勞動的累積能在短期內帶動經濟增長,但是資本/勞動的累積並不能確保經濟長期增長。例如,企業甲的廠房面積有限,但不斷添置生產設備,最終只會因廠房過於擠迫而窒礙生產值的增長,甚至令生產值下降。
其後,另一位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莫(Paul M. Romer)發現只有提升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方能確保經濟長期增長。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指的是經濟體的技術或科技進步,令同樣數量的資本與勞動生產更多產品。就本文而言,全要素生產率與生產力的概念相若。以企業甲為例,若然企業甲的全要素生產率有所提升,即使企業甲停止累積更多資本或聘請新的員工,也能運用現時的資本與員工生產價值超越100萬元的產品。因此,全要素生產率/生產力的重要性在於其增長能引領經濟長期成長。
新冠疫情加速了各行各業在業務中落實使用新科技,更先進的生產及經營模式將大大提升生產力。世界銀行指出,自2008金融海嘯後,全世界生產力增長速度廣泛放緩,增長率一直維持在低於2%的水平,對大部分發達經濟體及發展中經濟體產生不利影響。有意見認為,新科技例如雲科技、人工智能等對生產力的刺激有限,因此不能像電腦在90年代中期般大幅提升生產力。然而,如今愈來愈多經濟學家認為新科技實際上有大幅提升生產力的潛力,過去十多年的停滯不前只是源於企業未能將新科技與業務徹底融合。
誠然,在業務中全面使用新科技並不容易,有關企業需要花大量資源與時間研發及試驗。例如,Facebook的Applied Machine Learning Group負責將新科技與現有生產模式/產品融合,其部門主管Candela表示,他鼓勵同事進行實驗,並接受50%的失敗率。當企業將一部分資源投放在新科技的應用上,有可能產生生產力下降的假象。再以企業甲為例,若企業甲把20名員工及20%的資本投放在新科技與現有生產模式/產品的融合實驗上,餘下的80名員工及80%的資本未必能達到以前的生產總值,造成生產力下降的假象。
然而,當新科技與生產模式/產品徹底融合,企業甲將迎來爆發性的生產力增長。新冠疫情前,一般企業都不會將太多的資源投放在沒有即時投資回報的新科技上,以免生產力下滑。可是,新冠疫情顛覆了企業習以為常的營運環境,原有的市場需求消失,供應鏈斷裂。為求生存,企業被迫加速新科技與生產/營商模式的融合。
雲科技已經滲透不同企業的各個部門
以香港為例,不少企業的確在疫情期間加快落實使用新科技。阿里雲在今年8月舉辦客戶分享大會,邀請不同行業的代表企業發表有關雲科技的見解與經驗。根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有別於過往出席的多是技術或產品開發領域的IT專家,今次的交流活動有很多與會者來自銷售、市務部,可見雲科技已經滲透不同企業的各個部門。生產力促進局亦表示,由於疫情及限聚令打擊實體經濟,不少零售業中小企已將五至六成生意轉移網上,大力發展電子商貿。
疫情不單為個別企業長遠的生產力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更會改善整個香港社會的生產力與城市資源的分配。眾所周知,香港的商業區租金高昂。然而,疫情期間,不少企業發現某些員工可以在家工作,因而減少寫字樓的面積。戴德梁行於10月發布的《全球寫字樓市場影響洞察》研究報告預測,未來三年中環租金將下跌四成。當香港普遍企業能以較少的資本開支維持同樣的產量,香港社會的整體生產力便會上升。再者,香港市民一般在交通上花費不菲,若能在家工作,將進一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與時間的浪費,優化香港的城市資源分配及管理。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長遠而言,新科技的應用甚至會衍生新的服務行業,例如遙距醫療服務。香港電訊在今年8月推出健康科技(HealthTech)平台DrGo,提供遙距醫療服務,未來會有更多企業仿效,令遙距醫療這類遙距服務行業蓬勃發展。這些新的雲端科技平台讓香港的企業能更有效地同時服務本地與國際市場,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生產力將得到大幅提升。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新冠疫情對世界各國的確是空前浩劫,全球接近200萬人喪生,無數家庭失去至親,企業瀕臨破產。然而,禍福相依,自古而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化學武器芥子毒氣帶來治療癌症的化學療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加速抗生素的研究及量產,救活無數生命。預計新冠疫情結束後,全球將展開一場產業革命,為劫後餘生的人們帶來黑暗中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