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

對我們的人生最重要的,其實是要時刻保持一顆「清明」的心,也就是佛法講的「自淨其意」;但是不可能知道便能做到,必須透過不斷努力修行,每個人本自具足的智慧,才能夠顯現出來。

適逢清明時節,跟大家分享一下唐朝詩人杜牧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有人曾經把這首七言詩濃縮成一首五言詩:「清明時節雨,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雖然字義上沒什麼偏差,但減少字數之餘,同時也減少了詩意的感覺,這種做法就有點像現今流行的速食文化,只是追求效率和結果,卻犧牲了詩句文字獨特的韻味,實在有點本末倒置。

也有人爭論說,大部分人看到「清明時節」四個字,都誤以為這首詩是講清明掃墓時孝子的心情,但其實它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春分、穀雨之間的清明時段而已,詩中說的只是詩人當時的經歷和感受,跟掃墓和懷緬祖先沒有直接關係。

這樣子的爭辯並無意義,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也不可能請原作者杜牧出來證明。其實每一位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都是他們那一刻內心的感受,後來欣賞的人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當下自己的感覺,如果能夠契合相應便好,完全不需要勉強。

不管是不是清明時節,對我們的人生最重要的,其實是要時刻保持一顆「清明」的心,也就是佛法講的「自淨其意」;但是不可能知道便能做到,必須透過不斷努力修行,每個人本自具足的智慧,才能夠顯現出來。

常霖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