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DSE刪除聆聽說話卷後中小學寫作教學的發展

若語文科仍然是「考試主導」,那中小學的語文教學,特別是寫作教學,又會朝哪方向發展?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下稱小組)於6月28日發表檢討中小學課程諮詢文件(下稱文件)。文件就中學課程提出多項改革,有關中文科的課程,文件建議「需要減少考試卷數及/或簡化校本評核。逐步從小學至高中,在課程中加強文學和經典作品的學習」。小組建議中文科刪去聆聽及/或說話卷,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同學騰出更多時間及空間學習其他知識。小組建議刪去聆聽及/或說話卷,自有其原因,筆者不在此作出評論。筆者所關心的,是本港中小學的教與學,特別是語文科,從來都是考試主導。小組建議刪除聆聽及/或說話卷後,本港中小學語文科的課程,是不是沒有了考試主導這魔手?若語文科仍然是「考試主導」,那中小學的語文教學,特別是寫作教學,又會朝哪方向發展?要這問題,我們得先了解語文科的公開試評核要求。

據考評局的相關文件(2016-HKDSE-CH LANG),中國語文對考生評核的主要目標為:

(1) 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2) 語文學習的興趣、態度和習慣;

(3) 文學、文化素養和品德情意;

(4) 對家庭、國家和世界的責任意識。

考評局的評核考生模式,分為公開考試及校本評核兩部分。按現行中文科評分的比重安排分別為:

卷一  閱讀能力24%;

卷二  寫作能力24%;

卷三  聆聽及綜合考核 18%;

卷四  說話能力(口語溝通) 14%。

按小組的建議,若取消卷三及卷四,評核的評分,除校本評核的20%外,閱讀和寫作兩卷,共80%,故考生在這兩卷實在不容有失。據香港學生在PISA的表現,閱讀還是挺出色的,故在刪除聆聽及/或說話的評核後,省下來的課時,老師或會用在寫作教學上。

針對考生在考核時的表現,中學的寫作教學發展會強化學生的構思、表達、創作等寫作能力,特別在基礎知識、常用文體知識、寫作訓練與修改方面作出訓練。老師或會按校本情況,回應小組的「讓學生更深入鑽研該科,學習中國文學和中華文化」(《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諮詢文件》2.16)的建議,運用高中指定文言文12篇,針對文學、文化素與和品德情意,以中國古代的哲理,協助他們積累文化素與品德情意,於寫作時構思出實質的立意。

刪除聆聽及/或說話卷後,課時鬆綁了,老師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深入討論及分析評級示例例文,讓學生清晰評核的要求,從中掌握寫作拿高分的竅門與技巧。寫作教學或趨於「範文引路」的模式。作文教學的發展,也更「應試」。

全人發展的重要一環

相對中學,小組對小學課程的檢討,特別是聆聽及/或說話的評核,並沒有提出任何意見。對於課程,只簡單的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文學作品和文言經典是文化瑰寶。我們認為有需要盡早由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欣賞中國文學作品和文言經典的能力,然後在中學階段逐步加強這方面的培育,從而打好語文基礎,提升學習興趣。」前人指出,文學與作文的關係,乃「由心而誠,由誠而言,由言而詩也,三者相為一。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發乎邇見乎遠,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雖小夫賤婦,孤臣孽子之感諷,皆可以厚人倫、美教化,無他道也。」(《楊叔能小亨集引》金‧元好問)流傳至今的中國文學,也是「厚人倫、美教化」,小組提出「培養學生欣賞中國文學作品和文言經典的能力」是合理的,這是全人發展的重要一環。

配合小組「進一步彰顯全人發展的重要性,並創造空間以促進學生均衡發展」的方向,小學作文的課程發展,除了寫作知識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結合生活事件,強調寫話。國內小學的寫作課程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一: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階段二: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階段三: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階段四: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引自《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縱觀國內作文課程的四個階段,作文課程,除結合生活事件作為寫作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說」。筆者覺得,小學的寫作課程,立根於「說」,中學的寫作課程,也該是「說」的延伸與發展。DSE刪除聆聽及/或說話卷的評核,並不是可以不推行說話教學。

梁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