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之父」阿特曼(Sam Altman)出生於美國芝加哥,8歲就學會了編程,後被史丹福大學錄取,開始研究人工智能(AI)及計算機科學。 2005年毅然輟學,同好友創辦社交媒體公司。以上經歷好像有點似曾相識,莫非要退學創業,方可成大事?阿特曼曾預測未來宇宙中,智能數量每18個月翻一番,一個全新的摩爾定律會否出現?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的共同創辦人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亦將提升一倍。
創新的遞進循環
阿特曼提出的「新摩爾定律」,背後的邏輯是隨着人工智能迅速發展,服務人類或自動創造更強大的人工智能,創新的遞進循環加速了「新摩爾定律」革命步伐。再加上背後的數據,亦同步以指數式增長,數據與智能之間所產生的網絡效應不可小覷。例如一個以太陽能為動力的機械人,在一塊土地上自動耕種,既能自給自足更可以利用收集回來的數據,快速優化自身功能,還可以把數據與經驗分享給類似功能的機械人,創造更強大功能。
在時間尺度上,資訊技術的進步,一直遵循指數曲線增長。大家試想像一下15年前,如果沒智能手機的出現;30年前沒互聯網的開展;50年前沒個人電腦的發明,今天的人工智能發展會是如此強大嗎?從這個角度看,大家不難想像未來10年是一場什麼樣的科技盛宴,即將到來的變化可能會顛覆着讓人類引以為傲的能力:思考、創新、理解和推理能力。
一個不可思議的年代
阿特曼指出了這場革命的兩個關鍵問題:一、這場革命將創造驚人的財富轉移,強大的人工智能讓許多勞動力(包括腦力勞動)的價格降至近乎零;二、如此迅速和洶湧的變化,同樣需要敏捷、靈活及有力度的政策改革來分配這些財富。
我常跟朋友打趣說,我們正踏進一個不可思議的年代,人工智能毫無疑問會取代很多人的工作(去人化),但最終人類的生活是更幸福嗎?你喜歡光顧一間有人情味的茶餐廳,還是有效率但以「二維碼」為中心,沒有轉彎餘地的人工智能茶餐廳呢?這肯定是魚與熊掌各有所愛的選擇,未來如何制定公共政策,可讓施政者頭痛極了。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