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兒童文學的創作

時代在變,兒童文學也該變。西方的兒童文學作家,也不寫王子與公主的故事了。適應變的規律,回歸後的香港和澳門的兒童文學作家,也應對中華文化和教育的健康發展,創作一些具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兒童文學作品。

筆者早前出席香港兒童文藝協會(下稱兒協)的周年大會暨專題講座。講者澳門兒童文學協會理事長楊穎紅博士,從她當孩子、老師、媽媽、義工、記者、作者、編輯、研究員……的經歷,以「兒童文學的創作與應用」為題,跟與會者談兒童文學的創作與應用,讓筆者獲益良多。她以自己創作的兒童故事《那隻沒有變成金色的蝴蝶》為例,講述兒童文學的創作原則時,更引起筆者對當下兒童文學作品一些問題。

兒童文學是品德教育的中介

一般人的認識,兒童文學是專為兒童而創作的文學作品。而這些作品的「文學元素」,必定是為兒童提供知識和正向的思想,有益於其身心健康。故一般人,特別是家長和老師,會把兒童文學與教育連接起來。也因此,兒童文學在應用層面上,是品德教育的中介。兒童文學作家也多以此作為創作的原則。可在這重視STEM教育的年代,以中華古典文化為內容的兒童文學作品,卻是冷冷的躺在書店的書架上,這實在有點教人歎息。

在兒協的周年大會結束後,筆者想起講者談及她的作品《那隻沒有變成金色的蝴蝶》。為探究世上有沒有金色的蝴蝶,筆者在網絡搜尋,得出的結果只有金斑蝶勉強和金色有關,但這種蝴蝶也並非金色,牠的名字源於腹面在陽光照射下呈金黃色。既然沒有金色的蝴蝶,筆者轉而探究金色的象徵意義,得出的結果是金色象徵高貴、光榮、華貴和輝煌。

從這故事的題目看,筆者直覺這是一個潛藏着知識和正向教育的兒童文學作品。假若這故事的背景以中華古典文學的「莊周夢蝶」作為參照,把主角莊周現代化,蝴蝶塗上金色,以當下兒童的生活作內容構思情節,編寫一個「莊周化身金蝴蝶」的故事,帶出新時代的STEM知識與正向文化,這或許一個具「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兒童文學作品。

時代在變,兒童文學也該變

要創作一個具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兒童文學作品,是極不容易的事。筆者遐想,也期待有作者能以王亞平和神舟十三號為內容,創作一個兒童文學作品。加拿大的兒童文學家Perry Nodelman建議成人在為兒童創作前,該先回答兒童對當代世界有多少認識與了解的問題。對於他的建議,筆者深感認同。試想,若兒童對當代中國的太空事業沒有認識,那對王亞平和神舟十三號為內容的作品,便沒有共鳴。

時代在變,兒童文學也該變。西方的兒童文學作家,也不寫王子與公主的故事了。適應變的規律,回歸後的香港和澳門的兒童文學作家,也應對中華文化和教育的健康發展,創作一些具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兒童文學作品。

梁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