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鬱的日子裏須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普希金,一個閃光的名字,俄國最偉大的詩人、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
提起普希金的名字,立刻會想到小時候聽過無數遍的《漁夫與金魚的故事》;會想起被改編為電影的《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兒》;更會憶起那膾炙人口的詩篇〈自由頌〉、〈致大海〉、〈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真是數不勝數。
第十屆香港大專普通話朗誦比賽將於明年3月舉行。普希金的一首小詩〈小花〉列為比賽作品。多年前曾聽過此詩的朗誦,但印象並不深刻。此次重見引發了深入解讀的興趣與感想。
在書中我發現一朵小花,
它早已乾枯,失去花芳;
於是我心中得以啟發,
產生了各種奇怪的想象。
它開在何處?在哪一年春天?
它開了多久?誰把它摘下?
是朋友的手指?旁人的刀剪?
夾在這裏又為了什麼?
是為了紀念溫情的會晤?
還是為了命定的離別?
或者只是孤獨的漫步。
在涼爽的林陰,寂靜的田野?
他可還活着?她是否健在?
如今他們在什麼地方?
也許他們也早已枯萎,
像這朵神秘的小花一樣。
在網上可以查找的有關資料:
〈小花〉是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於1828年創作的一篇詩歌。該詩歌的作者由花聯想到採花人,從花的枯萎聯想到人的生死。枯萎的花因此被賦予新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又和花的命運一樣莫測,揭示了「因採摘而夭折,但卻又因之而永恒」的哲理。
這首詩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裏,是以贈詩的形式題在鄰居的女兒的紀念册上的。那時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逼與世隔絕。這樣的處境下,詩人没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着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義必勝。其實這更是詩人的座右銘,既鼓勵孩子,更是鼓勵自己!
一首向受難革命黨人致敬的詩歌
然而我的記憶中則浮起了中學課本上他的另一篇詩作:〈致西伯利亞的囚徒〉。
在西伯利亞礦坑的深處,
望你們堅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樣,
你們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
決不會就那樣徒然消亡。
災難的忠實的姊妹——希望,
正在陰暗的地底潛藏,
她會唤起你們的勇氣和歡樂,
大家期望的時辰不久將會光降;
愛情和友誼會穿過陰暗的牢門
來到你們的身旁,
正像我的自由的歌聲
會傳進你們苦役的洞窟一樣。
沉重的枷鎖會掉下,
黑暗的牢獄會覆亡,
自由會在門口歡欣地迎接你們,
弟兄們會把利劍送到你們手上。
(戈寶權譯)
有文如此介紹:「俄國大詩人普希金於1827年創作的詩歌,它向在殘酷的環境裏受難的革命黨人送去了詩人的忠誠的友誼、必勝的信念、熱情的鼓勵和崇高的敬意。」
1827、1828、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使人很自然將他們聯繫起來。1825年12月,一批有民主主義思想的貴族軍官成立革命組織,背叛了所出身的那個階級,不怕流血犧牲,英勇地發起了向俄國專制制度的第一次衝擊。起義失敗後,五位首領被處死,100多人被流放。他們因此被稱為「十二月黨人」。
普希金早在中學時期就與這些青年軍官結交,並被他們的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當他後來進入沙皇政府任外交官時,還參與了與十二月黨人秘密組織有聯繫的文學團體「綠燈社」,並創作了許多反對農奴制、謳歌自由的詩歌。為此他被變相流放到俄國南部任職。在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後,普希金曾向欣賞他才華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求情,希望能赦免被流放的青年軍官們,但不為接納。這就是他1827年創作《致西伯利亞的囚徒》這首政治抒情詩的由來。
而讓我更為感動的是十二黨人的諸位妻子。早前我曾在網上看到一篇題為「貴族——愛情」的長文。篇首作者這樣寫道:「今天上午,我向張思之先生(內地著名法律學家)討教,下午講十二月黨人,請指點迷津。張先生說,講講他們的夫人們,他們的夫人比他們更偉大!」
於是下面摘錄若干片段:
她們全是名門望族出身,全是千金小姐,全是年輕美貌的俄羅斯女郎,幸福地嫁给了那些貴族青年军官。一夜之間,她們的地位和命運劇變,面前立即浮現一個問題:怎麼辦?有三種選擇:第一,立即跟丈夫離婚;第二,跟隨她們的丈夫到西伯利亞服苦役,後來當中很多人這樣做了;第三,既不離婚,也不前往,留在住地扶養孩子,伺候老人。
其中許多事跡令人唏噓不已:
第一個到西伯利亞去的是沃爾康斯卡婭公爵夫人。她是彼得堡著名的美人,普希金心中的偶像。從莫斯科到西伯利亞的路程有5,750公里。那時没有汽車,更没有飛機,得走一年多時間。沃爾康斯卡婭顛沛流離,萬里迢迢,終於到了西伯利亞。她在法文日記裏面寫到:「謝爾蓋(丈夫昵稱)向我撲来,他蓬頭垢面,衣衫襤褸,我突然聽見一陣鐐銬的聲音,他那雙高貴的脚竟然戴上了鐐銬!我突然理解到他的痛苦,他的孤獨,他的憤怒。我跪倒在丈夫面前,親吻這一堆冰凉的鐐銬,好久好久才站起來親吻我的丈夫。」
第二位著名的十二月黨人妻子是穆拉維耶娃,也是天使般的美麗聖潔。(當她前去探望丈夫時,普希金托她帶上一首獻詩 即《致西伯利亞囚徒》。)穆拉維耶夫不知道妻子來了,戴着脚鐐手銬正在服苦役。突然間,妻子出現,天使一樣,還是那樣雍容華貴,還是那樣漂亮美麗……穆拉維耶娃頭上還戴着一朵小黄花,象徵他們的純潔愛情。穆拉維耶夫馬上跪下來,苦勸妻子回去——他們彼得堡的家裏還有年幼的女兒和兒子。穆拉維耶娃說:我要跟隨你,我願意失去一切。
俄國十二月黨人的妻子中還有幾位法國姑娘。十二月黨人最著名的法國情人叫唐狄。唐狄曾在法國和俄國軍官伊瓦謝夫建立了深厚感情。伊瓦謝夫被判刑後,唐狄第一時間趕到彼得堡,寫信给尼古拉一世,要求到西伯利亞跟她的情人結婚。尼古拉一世轉告她,你如果一定要去,將冒極大的風險:你絕對不可能擁有俄國公民身份,也將喪失法蘭西共和國的公民身份。但唐狄不顧一切,毅然啟程,語言不通,流浪在茫茫荒原。一名流放的强盗被她感動,頂風冒雪為他們傳書聯絡。唐狄終於找到了她的情人,並跟他結為夫婦。當年在巴黎,唐狄不敢高攀;現在,她自願下嫁一無所有的役犯。三年後,惡劣的氣候和貧困的生活,摧毁了這名法蘭西女郎的身體和意志,她終於倒在西伯利亞。一年後,她的俄國丈夫也隨她而去。
當普希金得知這位法國故娘悲慘死去的消息時,能不悲痛?這前前後後種種因緣,也許就是激發他在1828年寫下〈小花〉的緣由吧。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