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1年多時間、超過百場演出的淬鍊之後,深圳出品原創舞劇《詠春》於1月4日首次亮相「詠春拳發揚光大之地」香港,將一連4日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演出5場。
當晚演出開始前,春詠香江──深圳原創舞劇《詠春》新年香港首演主題活動舉行。香港特區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盧新寧,深圳市政協主席林潔,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玲,紫荊文化集團董事吳保安以及香港政、商、文藝、體育界代表近200人出席了活動。
短視頻《詠春·追光》拉開了活動序幕。「英雄站在光裏,而我們願是那束光。」追光逐夢,步履不停。《詠春》的這束光,點亮的不僅僅是劇中人,也點亮了現場觀眾。香港,是一代宗師葉問將詠春拳發揚光大之地,也是功夫電影、動作電影的殿堂。深港文化同根同源、同氣連枝。舞劇《詠春》來到香港,是深港兩地文化的一次重逢。
舞劇的文化價值和對深港文化交流的貢獻
陳國基在致辭中表示,《詠春》是由深圳出品的原創舞劇,將中國武術與舞蹈完美結合,展現出深厚的嶺南文化,並通過豐富的故事情節,表達出中國人民的拼搏精神。此外,《詠春》融入兩個國家級的非遺項目──詠春拳和香雲紗,再配上創意十足的周邊產品,為國家的文創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支持下,香港正全力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同時,我們全力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交流合作,包括撥款支持香港藝術團體和藝術家到大灣區演出,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共建人文灣區」的目標。隨着《綱要》今年頒布5年,香港將在10月擔任第四屆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主辦城市,意義重大。我們將與大灣區城市攜手合作,通過創新多元的方式,為廣大觀眾帶來多個精彩的演出,展現大灣區的文化軟實力。
盧新寧致辭說,《詠春》是2023年橫空出世的一部「現象級」藝術作品。它匯聚國內一流創作團隊,通過詠春拳、香雲紗「雙非遺」,為觀眾呈現一場武術與舞蹈碰撞融合的創新藝術盛宴。盧新寧指出,《詠春》在香港舉辦新年首演活動,既是致敬傳承,又是展望未來,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盧新寧還提出了三點期望,期望「春詠香江」激發昂揚向上的奮鬥精神,期望「春詠香江」展現中華文化的時代風采,期望「春詠香江」開啟打造人文灣區的嶄新旅程。
林潔致辭指出,相互來往的深港朋友,會發現兩地的「撞地名」現象──車公廟、鯉魚門、葵涌……一個個同名的村落、宗祠、古廟背後,隱藏着深港兩城文脈相通、親緣相襲的歷史文化。而「詠春」這一嶺南文化品牌,也正在被深港兩地發揚光大。從香港導演拍攝的《一代宗師》、《葉問》等影視作品,再到深圳原創舞劇《詠春》,深港雙城對「詠春」的繼承性發展、創新性轉化,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這是一種文化共鳴,更是一種文化自覺。
張玲表示,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將舞蹈與武術有機融合到在一起,嘗試為詠春拳打開新的藝術表達空間,探索在開放創新中發展嶺南文化。「春詠香江」的主旨就是以《詠春》舞劇作為媒介,詠贊嶺南文化愈加煥發青春氣息;詠贊崇德扶弱的英雄精神傳承不止;詠贊香港明天會更好、東方之珠更加燦爛輝煌。
詠春拳與香雲紗 雙非遺大飽眼福
舞劇《詠春》由深圳歌劇舞劇院創排演出,通過詠春拳、香雲紗「雙非遺」,為觀眾呈現一場武術與舞蹈碰撞融合的創新藝術盛宴,展現了「柔軟卻具有身骨」的東方氣質,令觀眾大飽眼福。
國家非遺香雲紗守護傳承者、廣東省非遺促進會副會長、舞劇《詠春》香雲紗顧問邢莉莉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樞紐,香港與深圳互為「橋頭堡」關係。邢女士相信,借力香港這一國際化大舞台,香雲紗定會走向國際,繼而讓更多人領略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之所在。在舞劇《詠春》與香雲紗的剛柔並濟、相輔相成下,邢女士希望可以從而將深圳故事、大灣區的故事、乃至中國文化的故事講述、傳達給觀眾。
原刊於《紫荊》,本社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