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孩子的「開學恐懼症」

回想孩提時代,學校並不是一個令人恐懼的地方。為何今天的學校,竟然是令孩子們發噩夢的地方?

悠長的暑假完了,同學們要回學校上課了。針對學生開課時的情緒反應,有報章以「開學恐懼症,心病變生病」為題,引述一位精神科醫生指出學生或因懼怕開學,以至由心病變成真的生病,籲請家長「切勿給子女學習壓力」及為子女進行「預習上學」以防止孩子由心病變成真的生病。

「開學恐懼症」其實不是一個專用的醫學術語,只是一種情緒病。精神科醫生指出,引致學生恐懼開學的原因有三。其一是學生對新學年的不明朗因素,產生恐懼;其二是他們面對新校園、新老師及新同學,心理不安;其三是因為學生在暑期玩得太瘋狂,未完成假期作業,生理及心理一下子適應不來。(註一)

患上「開學有恐懼」的孩子,一般的「病徵」是情緒低落、心神不定、無緣無故發脾氣、懶洋洋、注意力不集中。當孩子出現上述的情況時,其實「病情」也相當嚴重。要讓學生在能在長假期後有良好的心理狀態上學,適應新學期的學習生活,家長責任重大,特別是學校給逐漸標籤成「地獄式訓練場」,家長在預防「開學恐懼症」的角色,更為重要。

如何克服學生的「開學恐懼症」?有專家提出以下的方法:

一、在開學前回顧假期

學校的長假期是家長進行親子活動的黃金檔期,一般的長假期,家長會出外旅行、陪孩子到主題公園遊玩、到電影院看電影或參加一些親子學習班。可一般家在與孩子進行親子活動時的心態是「我己盡責了」而心安理得,沒有做跟進。其實,若家長在親子活動後與孩子回顧活動時的喜樂,分享收獲與遺憾,更能讓孩子有「親」的感覺。在長假期開課前和孩子一起回顧假期中進行過的親子活動的喜樂,給孩子更多親子活動的承諾,讓孩子有一個憧憬,肯定孩子不會愁困於開學的恐懼,而在開學前有低落的情緒。

二、收起長假期的鬆弛

放假的時候,人人都會產生「好了,放假了,可以休息一下了。」的心情,孩子也不例外,特別在緊湊的學習生活一下子得到解脫的長假期開始的一刻。孩子對於自己的假期作業,更有「還有明天」的想法。也就因為這,孩子在長假期中便會養成鬆懈的惰性,若孩子於假期中縱情玩樂,一想到快要回校上課,自然會產生擔憂與恐懼。是故家宜於開課前協助孩子收起因長假期而產生的鬆弛。最佳的方法是於開課前的日子與孩子以「寫」代替「說」進行聊天,讓他們切實地拿筆。

三、協助孩子制訂學習計劃

臨近開課,若孩子還沒有完成假期作業,孩子開課有恐懼是很自然的事。若家長發現孩子在臨近開課時還沒有完成假期作業,不宜老是嘮叨,該極積地協助孩子解決問題,與孩子一起規劃每天的工作,讓孩子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未完成的假期作業。臨近開學前的一段日子,若家長能與孩子制訂來年的各科的學習計劃,使他們明確來年的學習方向,會更釋除孩子對開學的擔憂與恐懼。

四、和孩子聯絡他的同學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同學既是他的朋友,也是他的學習伙伴。同學對孩子的學習,有一定的影響。家長若能在長假期完結前,盡量和孩子一起致電給他們的同學聊聊天,分享假期生活點滴,讓他們建構同學情,肯定會增加他們回校開課的渴望,也能為他們在日後合作學習打下根基。

五、調節孩子的生理時鐘

開學的日子,孩子們最抱怨的是大清早便要起牀,當他們要背着書包出門的一刻,或許會對學校產生負面的情緒。解決這問題,最佳的辦法是在長假期前與孩子一起,按上學時的習慣起牀,梳洗完後,立即換衣服,早餐後與孩子一起看看書,閱閱報。在開學前調節孩子的心理時鐘與學習習慣,對解決孩子的「開學恐懼」有一定的幫助。

回想孩提時代,學校並不是一個令人恐懼的地方,執筆之日,驚嚇地發現有報章大字標題的一則報道:「小二女生怕開學,驚到發噩夢」。為何今天的學校,竟然是令孩子們發噩夢的地方?近年來,教育的是非實在太多了,禍及學校的形象。筆者覺得,要治療孩子的「開學恐懼症」,最佳的方法,是建立孩子對學校的正面觀感與形象,這除了要靠教育工作者外,還得要靠各位家長了。


註一:參見2017年8月23日《東方日報》。

梁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