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的嘉賓是沈祖堯教授。沈教授2003年積極對抗非典型肺炎(SARS),獲《時代周刊》譽為「亞洲英雄」,其後於2010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一職。
受老師啟蒙 教研並重
沈教授就讀皇仁書院,愛好讀書,喜歡打羽毛球、彈結他,自謙不算出色。沈教授憶述,對中六任教生物科的班主任印象特別深。當時教師都比較兇,唯獨這位剛大學畢業的謝老師比較親民,與學生打成一片,言行舉止都謙虛、平易近人。他說,這位老師令他一度打算棄醫從教,因為可以啟發年輕人的思想、人生觀、價值觀。
大學時期,沈教授遇上另一位啟蒙老師達安輝教授(Professor Sir David Todd),達教授退休後定居劍橋,一年沈教授前往探望,巧遇劍橋大學的內科主任教授 Timothy Cox,他對沈教授說,學術成就高,10至15年內依然會有人引述你的論文,但都不如教學的影響——可以令學生畢業30年後,仍會惦念老師的言行身教。這番話令沈教授尋求教研並重,也讓他踏上校長之路。身為恒管校長的何校長深表同意,補充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止教學的幾年,而往往是一生一世。
至於比較今昔大學的師生關係的異同,沈教授指出制度的改變有影響。目前,教授的工作評價都主要取決於出版和取得研究項目,教學反而看得最輕。這令年輕教授備受壓力,花在學生個人培育的時間愈來愈少。
他回想自己當年受師長的影響,並非只限醫學知識,而亦在做人處事,所以對這趨勢感到失望。他認為,如果給予老師更多時間和空間接觸學生,灌輸人生經驗,更為重要。何校長表示贊同,補充當教師就應該關心學生個人發展。
沈教授擔任中大校長,公務繁重,仍會抽空出席不同類型的場合,與學生交流。除此之外,他也會利用網絡世界這新平台,將自己的感想發表於社交網站或網誌,傳播效率和回應遠較傳統方法為高。
領袖之道 全在服務別人
出任中大校長前,沈教授曾擔任系主任、醫學院副院長和逸夫書院院長等領導角色。但他笑言從未接受過領袖訓練,所以一切都是際遇和個人體會。沈教授對領袖的體會是:務必抱着服務他人的心態,而非服務自己或滿足自己的野心。
沈教授回憶自己起初在醫院當初級醫生時,被上司指過於表現自己,仕途並不暢順,憤而離開香港,到外國花幾年唸博士。可是到了外國生活更見悲涼,離鄉別井,家人不在身邊,由醫生的位置變回學生,要自己在嚴冬露天擔抬實驗物料。沈教授指出,低潮與逆境,教導了他如何面對困難、失敗、自省、部署和自我準備,亦因此認識了多位不同背景的朋友,成為了日後重要的網絡。他總結身在外國的經驗,就是逆境可以成為裝備自己的好機會。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