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宜樺的儒家政治之道

觀察江宜樺的學思及從政歷程,我認為他充分掌握了傳統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與進退分際。學術與政治之間的權衡取捨,是古今中外學院知識份子永恒的課題。
2013年2月,馬英九總統任命學養豐厚的台大教授江宜樺博士接替因健康請辭的陳冲院長,擔任中華民國第25任行政院長。
 
江宜樺是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出色的大學教授,也是近年來台灣最年輕的行政院長。
 
這項任命並沒有引起大大的驚訝,因為台灣的政治觀察家一直認為江是馬英九刻意培植的接班人。從2008年5月20日,江擔任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開始,社會各界都看好他的仕途發展。2009年9月10日江接任有「天下第一部」之稱的內政部部長,聲望更扶搖直上。行政院長的新職似乎讓人對他的下一步充滿想像空間。
 
江院長2月18日的就職典禮旗幟鮮明的標示「建立一個富而好禮的民主社會」。因為「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的理想,對他個人而言,是華人社會,特別是儒家傳統,留給後世的重要精神資產,不會因歷史久遠,或因不同政治體制而有所改變」。
 

不要問任期會有多久,要問任期中,替國家做多少有意義的事情

 
在就職演說中,江宜樺修改美國甘迺迪總統名言「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什麼,要問你為國家做了什麼」,為「不要問任期會有多久,要問任期中,替國家做多少有意義的事情」。他表示「政務官沒有任期保障,但每一天,當責任在肩上、決策權在手上,都不能放棄報效國家、做出正確決定的時機」。他希望「閣員不要管任期,把每一天都當作可能是任內最後一天珍惜,放手去做」。
 
他確實信守承諾。在任內孜孜矻矻,夙夜匪懈,竭盡智力為政務奔波。直到2014年11月29日,國民黨在台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九合一選舉中挫敗後,江宜樺宣布辭任行政院長。
 
一般而言,行政首長為選舉失敗而辭職,是極不尋常之事,罕有先例。比較合理的解釋應該是他選擇辭職是回報馬英九的知遇之恩,希望以一己之力,阻擋當時排山倒海的眾聲喧嘩。從儒家的傳統而言這是「義」的表現。
 

雖然犧牲在所難免,但終究可以造福人群

 
在12月8日的卸任典禮上,他特別引用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的名言「公共領域是人類生命中一個極為重要的領域,無論是自由、平等、法治,或公平正義,都只有在公共領域之中才能體現。為了維護我們珍惜的價值,人們必須勇敢去行動、去付出、去開創、去延續。雖然犧牲在所難免,但終究可以造福人群,並留下終身難忘的回憶」。在回顧任命的重要政務成果之後又話鋒一轉,再以鄂蘭另一句話作為總結,「雖然公共領域的生活極為重要,但是如果一個人把生命完全花在公共事務上,把自己完全投入公共領域之中,生命將會變得淺薄」。於是他卸下重擔,重回私人領域。
 
觀察他的學思及從政歷程,我認為他充分掌握了傳統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與進退分際。
 
學術與政治之間的權衡取捨,是古今中外學院知識分子永恒的課題。
 

更有創意的方式,表達對社會的關注

 
德國的社會學家韋伯說得好,「在一個價值多元主義的時代裡,大學教授不應該扮演先知的角色……他本身必須保持價值中立」。徐復觀也指出:「學術對社會國家直接負責,是通過教而不是通過政,教是在自由中進行,而政治則總帶有強制性。」
 
可以說,江宜樺「很幸運的」又回到學術界。以自由的身份,超然的地位,豐富的經驗,普世的價值觀,以「更有創意的方式,表達對社會的關注」。從而邁向他人生更重要、更有貢獻的新階段。
 
他在沉潛數月之後,首度蒞港以「儒家與現代政治」為題在學術殿堂做專題演講,必有精彩發揮。
 
儒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毋庸置疑,但絕非唯一。長江,黃河,誰是主流?但都東去匯入大海。儒家和其他思想體系一樣,亦須在二十一世紀尋找自己的定位;以讓中華文化這浩瀚海洋開創新的蓬勃生機。未來中華民族應以中華文化為基礎,融合其他優秀文明之精華,通古今之變,兼東西之長,因時因地制宜,馭風乘勢利導,方可決勝寰宇,立於不敗!
 
江宜樺博士演講:儒家與現代政治
主辦:亞太台商聯合總會、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時間:2015年5月27日下午3時至5點30分
地點:香港大學黃麗松堂
查詢:28028199
 

潘漢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