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新世紀以來社會現象往往提醒我們,這個社會的民智持續低落。雖然本港已是個富裕的社會,大多數人溫飽不成問題,免費基礎教育亦早已覆蓋至大學前的水平;然而市民的言行表現出來卻是嚴重欠缺智慧。
知識型社會追求什麼
有人把問題歸咎於世紀初推行的教育改革。
翻查教改的經典文件,2000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發表的《終身學習 全人發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內指出:「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幫助每個人達致全人發展,為將來的生活和工作做好準備;以及為社會作育英才,推動社會的繁榮和進步。隨着社會的不斷轉變,教育亦必須與時並進,作出相應的改變,才能切合學習者及社會的實際需要…」。當中從未有就提升社會內個人智慧提出建議或什麼方向。
教育改革推行20年後,相信當初提及的不少改革措施都已落實,甚至已經向前推出2.0或2.5版本。現實社會的觀察,這20年來培育出來的人才或者都達致上文所引述的、切合社會發展的種種期望;但那多數是技術性指標。
再翻閱最新出籠的施政報告的附篇《培育人才》,不論圖表或文字說明,都力證教育的發展表現很是可觀,尤其在大專教育方面。不過那些發展和成果,未必與市民智慧的提升有密切相關。
大專教育發展成果斐然
與30年前或更早的年代比較,政府投放資源開拓大專教育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施政報告提供的資料:剛過去一年本地大學有五所擠身全球首100位、在過萬項研究成果中有七成被評為世界領先或國際卓越、除恆常的津貼學位外透過多個計劃令近20000名學生獲得獎學金或資助等,均是明證。不過這些成就與提升民智,似無必然關係。
最近翻查一些統計數字,見到頗有趣的資料。香港開埠100年後才有第二間大學,隨後30多年就增長至5間公營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其後陸續獲得承認、升格的院校,有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公開大學(現易名都會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恆生大學、香港珠海學院。依性質分類,以上全屬綜合大學。
此外,本港還有大批被定位為法定院校的專上教育單位,連同職業訓練局轄下的多所提供高級文憑課程的機構;由此構成一幅耀眼的圖畫,超過1/3人口曾受大專教育,而接受學士教育的人數增長率,由11/12年度至17/18年度,平均每年增加6.6%。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學入讀率增長得很快,大學畢業人數連同各範疇專上教育畢業人數躍升,結果令曾接受大專教育的人口超過200萬人。從過去幾年的社會觀察,明顯無助制止民智下跌。
提升市民智慧的急切性
曾經有人把民智下跌歸咎於大眾傳媒。
大約是80年代起,大銀幕小螢幕上充滿低智劇情和遊戲節目;踏入21世紀後輪到網絡媒體,以及各式其適的社交媒體。如果市民擁有足夠的判辨能力、獨立思考,自小培養到懂得分辨善惡、是非正邪的觀念和能力;這些社會氛圍未必會荼毒到市民的心智思維。
從這個角度去想,民智低落的主要責任還是要撥回給基礎教育。中小學制度的使命,就是培養學童有正確道德價值,讓他們學識明辨是非、能夠運行高階思維。不過社會文化早已無孔不入地侵蝕教育制度和校園,現況是學校隨時受到家長非議,而很多時監管者又未必熟習教育專業考慮。
再者,上文引用的教改文件也列明教育是要切合社會的需要;教育使命早已不知不覺中掉在一旁!
大專教育的飛躍發展,只能令市民的就業技能提升(也就是競爭力),根本與提升智慧無必然關係。民智現在已跌到危險邊緣,過去兩年的社會現象是個無情的警報。請急起扭轉形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