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拙文「校舍分配出了什麼問題」,批評教育局校舍分配委員會審批之不當,頗得到教育同工認同。言猶在耳,12月21日教育局公布最新一輪校舍分配結果,唯一的一個校舍(水泉澳村區)由同一團體獲得。教育同工得悉結果,大多嘩然。
令人質疑的分配
各位,這是教育界的一個奇觀:教育局把珍貴的社會資源,稀有的公共資產(新校舍),在三個月間,接連批予同一團體。連同2014年重置校舍計劃,即三年之間連批三個小學新校舍予同一團體,每間30班,即給予同一團體90班的學生(以每班25人計,即2250位)。
眾多申辦團體,各有不同背景、特色、實力,都用心預備,各出點子。筆者了解過,其中有提出STEM教育創新的,有重視心靈教育的,有強調中華文化的,當然亦有往績極佳的辦學團體,有在區內,以至全港而言赫赫有名的。都在近期兩次校舍分配中落選。這些團體真的如此不堪?如這是事實,那麼筆者實在替本港教育界悲哀。
資源就是如此重疊,政策是如此傾斜,委員會就是如此「情有獨鍾」於某一個團體,能不令眾多辦學團體心寒,心死?
筆者再次質疑:委員會審評過程中,有沒有考慮過資源重疊,政策傾斜,集中批予同一團體?眾多申辦團體,真的沒有一個比得上?委員會可否公開審批過程的文件,評分準則,得分結果,向各申辦團體,以及社會大眾交代?
再者在委員會,共有七位非官方委員(都由教育局委任),當中四位是有社福界背景的管理人員及大學學者,而缺乏中小學教育經驗,會否在審批過程傾向批予相關背景的團體。
各位,俗語所謂「一而再,再而三」。對筆者上述所言,所論,可自行判斷。
筆者還要鄭重指出,本人無意冒犯任何辦學團體。團體之間是要彼此尊重,互相學習的。只不過是就事論事,面對這兩次校舍分配的結果,面對教育局和委員會的如斯作為,不得不有感而發,據理力陳,也許亦能引起眾多申辦過,付出過,而未竟其功的團體的共鳴,共同為促進教育發展而盡分力。所以,筆者此刻心境坦然,想到魯迅的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以及「我又願中國青年只是向上走,不必理會這冷笑和暗箭。」我非青年,卻不忘初心。
教育局行政專權,委員會獨斷獨行,無法阻止,令眾多團體惘然、失望,大家心不服口不服,日後對於申辦校舍,還有寄望嗎?死心吧!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