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個星期,有一位舊朋友聯絡我,訴說她的外孫女的性格問題,很難教導,問我的意見。話説外孫女今年剛升小一,在學校的問題不大,但在家裏是個小霸王,無論是爸爸、媽媽、外傭和外祖母都要「聽命」於她,她最愛頂嘴,凡事都要堅持己見,不聽道理。父母懷疑她是因為弟弟出世後要爭寵,不聽話的背後原因可能是爭取注意力。蠻不講理的小妮子令到家中的成年人都束手無策。
前陣子我的一位教育心理學家送了一本有關教養的書給我,我覺得也十分實用,便介紹我的朋友閲讀,這本書是美國正向教養協會的創辦人尼爾森博士(Jane Nelsen)所寫的《正向教養》,如何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並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尼爾森博士自己本身生了7個孩子,她一直苦苦尋找最適當教養子女的方法,但不管她採取嚴厲的虎媽方法,或是無微不至的直升機媽媽都嘗試過,但效果都不甚滿意,最後,她嘗試採用阿德勒的正向教養理論,最終見到明顯的成效。簡介來説,她提出的方法是以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態度。
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 是美國流行多年的親子教養法,是建基於心理學大師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個體心理學,他主張有效的教養需要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傳遞,因此成人要學習如何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找出有效幫助孩子調整偏差的行為。
懲罰可能引致有四個壞處
作者反對經常懲罰孩子,因為容易影響親子關係。如果親子疏離,則更不容易教導孩子。她舉出懲罰可能引致有四個壞處,包括憎恨(Resentment)、報復(Revenge) 、反叛(Rebellion)及退縮(Retreat)。因此懲罰雖然可收一時的效果,但會帶來後遺症。她主張教育孩子,要以建設良好行為為主,做對的次數多了,做錯的次數便自然減少。這樣可讓孩子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願意嘗試,跟人合作和協調,不會產生四個R的後果。
作者認為要贏取孩子的合作要有四個步驟。首先,要向孩子表達你是理解他的感受的,其次,要表達同理心,理解他的觀點。第三步是分享你的感受和想法。最後是請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的方案上,方法當然最好是由他自己想出來的,這樣他才容易及願意接受,但若果他想不出任何方案,家長也應耐心引導,希望最終獲得共識,達成協議。這個過程雖然較用時間,但父母已表達了足夠的尊重和關懷。
正向教養鼓勵透過定期的親子陪伴時間,以增進親子關係;定期召開家庭會議,讓孩子學習主動解決問題,為自己的做法負責。會議時要使用正向的言語、態度和思考的方法。大人要有不判評、不預設立場的胸襟,理直但氣柔的態度,孩子們才敢和樂意表達意見。
溫和而不夠堅定則容易變成溺愛,相反,過於堅定而不夠溫和則變得嚴苛,所以就有溫和與堅定的兩種態度恰到好處才能產生正向的作用呢!讓孩子以理性去解決問題,以事論事,慢慢地改善!希望朋友的小孫女的情況也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