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曾經看了一部西片《歌者,非歌》,記憶雖然模糊了,但其中重點,常縈繞心頭。它記述一位早期美洲國家的民族英雄,對追隨者來說,不是他有驚人的學術成就,口中講的也不是什麼大道理,但大家都知道他希望國民能過着較好的生活,並且肯為他人犧牲。
筆者自小在基督教學校接受教育,亦知道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我常覺得做一個中國人的基督徒十分幸福,為什麼?因為我可以常常聽到基督教傳揚的聖徒事蹟,也可以親近中國古代的聖賢之士。他們講的不少是做人的道理,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把道理實踐出來。
學習便是生活 生活即是學習
最近國史教育中心開始宣傳及進行新年度的歷史人物選舉(註),我還記得去年度獲選的歷史人物是詩人王維,我與太太一起出席了壓軸活動──話劇欣賞會。這是近年學界的一年一度盛事,原來選舉過程亦十分吸引。首先是由國史教育中心的學者專家公布該年度的5位代表人物,並製作學習資料,參加學校的中小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對5位代表人物作出一定認識並進行投票,獲得最高票者為該年度的代表,跟着中心為該人物編製話劇,並作出年度公演,去年度公演多場,但亦一票難求。
細心一想,這真是一個心思縝密,眾人齊心推動國史教育的過程,學生有參與、學習,並親自投票,動機與擁有感都兼備了。最後還可以推動戲劇教育,把文字、語言化為光影片段,配合布景、表演藝術,活生生的重温一位重要歷史人物的生活片段,多感人呀!學習便是生活,生活即是學習的最佳寫照。
最近教育當局大力推動價值觀教育,據我了解,價值觀教育絕不能夠是教條式教育,也不是什麼問答遊戲,判斷對錯,拿到100分便稱心如意的,學生把正向價值植根心中,行為、態度有所改變,才是真正的受教,把歷史人物,其生活態度、事蹟、呈現人前,感染師生產生敬佩及效法之情,何等重要呀。
教育之道 唯愛與榜樣
2024年《施政報告》發表後,教育界對AI(人工智能)和科技教育便動起來了,相信初中課程不久正式納入AI教育,文憑試加強AI元素,會是不爭的事實,大學課程、招生入學條件、將來受聘、生涯規劃等等,AI科技相信日益重要,有教師關注自身的角色會否有變化?
曾經在一個論壇上,有學者呼籲教師協助學生面對未來。會後有教師問我,「我們應該怎樣裝備自己?我們也不知道未來是怎樣的呀。」我說,「每一個父母,在孩子出生後,都不斷裝備自己的孩子面對未來,父母們也不感到害怕」,「無他,最重要的是陪伴着他們一同學習,一同走前面的路。」
德國教育學者、有幼兒教育之父之稱的福祿貝爾說:「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說回AI教育,差不多全部學者都說,AI絕不會代替老師,因為AI令世界變得更快,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陪伴,面對快速變化的不同環境,他們會觀看、模仿,着重教師所看重的。
註:第10屆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在2024年11月2日舉行啟動禮,會上公告今年主題是「護疆守土,安國惠民」,以及專家學者推選的5位成就不凡著名歷史人物為霍去病(漢)、郭子儀(唐)、文天祥(宋)、戚繼光(明)、曾國藩(清),在學生學習後投票選出年度代表(去年參加學校323間,投票人數超過10萬)。1月6日公布選舉結果及年度代表,4月4日至6日公演上述人物生平事蹟的舞台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