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1667-1747年)江蘇人,清乾隆年代名醫,四大溫病學家之一。
許多人是看了電視劇《延禧攻略》才認識這位名醫的。劇中的葉天士,為富察皇后治病、救五阿哥、對乾隆用激將法、跟太醫們折辯;最要緊是幫助女主魏瓔珞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使她在權力鬥爭激烈的宮廷裏,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天醫下凡 教病人種橄欖
而我早就在二月河先生的小說《乾隆皇帝》看到葉天士這個名字。作者把這位「天醫星下凡」描繪成思想脫俗、散漫不羈的天才醫痴,身材矮瘦,模樣邋遢,看似傻裏傻氣,行事卻出人意表。他在靈堂中當眾把已經入殮的少婦救活、一劑藥治好了遇鬼的龍虎山敕封張真人、用涼水給難產婦人洗臉催生、騎着乾隆的「菊花驄」奔馳千里去救治出天花的顒琰(未來的嘉慶帝)、惹大量蚊子去叮咬幼兒以強迫漿痘破花等等,幕幕皆驚險百出,劇力萬鈞。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教病人種橄欖。他給一個貧窮農夫看病,說:「你沒有病,是餓得久了,讓我幫你解決這個問題。」他教農夫回家,房前房後都種滿橄欖;待橄欖苗長出,葉天士就給自己每個病人的藥方加句「藥引:橄欖苗一株」。於是,購買橄欖苗的人數大增,農夫生意興旺,四個月就賺了3000両銀子。待得大家都跟隨潮流種橄欖、連揚州花房也鏟了花趕種橄欖時,狡猾的葉天士就把藥引換掉了。
也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不過有關葉天士的流傳事蹟,大都是稱讚他的機智與醫德。他知道即使這次免費治好農夫,將來仍會因營養不良而再次生病;本着「幫人幫到底」的心態,索性一次過根治他的「貧窮病」,利用自身的名氣以及醫生的身份,協助農夫賺得第一桶金,徹底脫貧。
歷代名醫 濟貧救弱無數
其實中國歷代名醫記載,有許多濟貧救弱的故事。例如東漢「醫聖」張仲景,當了官之後不能進入民宅,無法繼續行醫;於是他擇定每月初一十五,大開衙門,讓有病的群眾進來,他坐在大堂中央,免費為百姓看病醫治。大家感念他的恩德,從此稱駐守藥鋪的醫生為「坐堂醫生」。
清代浙江名醫唐介庵,凡給窮人治病,只要請一次,下次就自動登門為病人覆診。他出診時帶着紙筆墨硯,診後寫出藥方,無須病家向鄰居求借筆墨。實在貧窮的病人,他不僅不收費,還會搭上藥費。曾有一個病人,深秋季節還睡在竹蓆上,唐介庵問:「現在睡竹蓆太寒涼了,何不換上草蓆?」那人說沒有錢買,於是唐介庵馬上派人給他送去草蓆。
清代吳德旋《初月樓聞見錄》,記載了何元長醫生的故事。從遠方來求醫的病人,脈搏危殆,確診為不治之症;他先用婉轉的話安慰病人,待把病人送出門後,才暗地裏向患者家人說明實情,並且退回診金:「病人千里迢迢來到我這裏看病,如果我告訴他無藥可救,必然給他精神壓力,促使他在回家途中死亡!所以我只能悄悄告訴你們,也好歹有個準備。」心存仁愛的醫家,總會全方位為病人着想,並非單單施行醫術。
重義輕利 不會濫收費用
即使病人富有,好的醫生亦不會濫收費用。唐朝有個叫郭常的醫生,一天為患重病的波斯商人治療。商人說:「如果你救我一命,我給你酬金50萬。」結果郭常把他治好了,商人給他50萬,郭常堅拒不受。
後來別人問起,郭常便解釋:「商人重利,肚量心胸狹窄,整天與顧客討價還價,分毫必較,他的收入永遠不能滿足慾望。現在猛然要他50萬,他一定會捨不得,心裏惋惜憂鬱。他體內的藥性剛剛發揮,五臟六腑才開始痊癒,倘若此時鬱氣自內入侵,那就真是無藥可救了!我僥倖治好他的病,卻因貪財而讓他病死,做出如此不仁之事,豈不是欺騙上天嗎?」
說起重義輕利、醫德高尚,不得不提三國時期的名醫董奉!他居住廬山,替人看病不取錢,只叫病癒者在附近栽五株杏樹;幾年後,就有萬餘株,「鬱然成林」。待杏子黃熟,董奉讓人持糧換杏,並以賣杏所得的糧食來賑濟貧苦,以及幫助旅行在外而缺少路費的人──這就是有名的「杏林佳話」,至今讀來仍然令人感動。
董奉擁有精湛醫術卻不重名利,高潔的醫風體現了「醫乃仁術」,「杏林」也從此成為醫學界的代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