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中至今5個月,大家專注抗疫,可能沒心情看幾百年前的藝術作品。現在全球眾多高上學府提供免費課程,芭蕾舞團,歌劇院,提供免費網上觀賞,大家為了減少社交接觸,留家時間長了,也希望多點娛樂,或者趁機學習。我看「慧眼看西畫」也是時候「復館」了!
12月「閉館」前最後介紹的是畫家格呂內華德(Matthias Grunewald)的伊森海姆祭壇畫(Isenheim Altarpiece),被譽為日耳曼藝術的西斯汀教堂,代表德國人的民族魂。 本文延續日耳曼藝術,為大家介紹杜勒(Albrecht Dürer)生前最後一幅油畫《四使徒》(圖1,The Four Apostles)。
首幅新教油畫 推動宗教改革
杜勒1471年5月21日出生於現今的德國紐倫堡市,本文刊出時剛好是他549年的誕辰,明年就是他550年的出生紀念了。他被譽為北方文藝復興(Northern Renaissance)的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在德國是最受尊崇的古典畫家,一生作品無數,以版畫最為人稱道,很多作品成為普及文化,大家肯定看過他的水彩畫《野兔》(圖2,Young Hare)或素描《祈禱之手》(圖3,The Praying Hands)。
而《四使徒》這幅油畫,是史上第一幅基於新教 (Protestantism,註2)教義,闡明新教教義的油畫。杜勒當時已享譽歐洲,此畫清楚表明他支持新教的立場,對新教發展具有歷史性意義,被認為是德國宗教改革時期藝術的紀念碑。同時我個人也認為是他創作的眾多油畫中,風格最為成熟突出的一幅作品。
四位使徒 撰寫新約
此畫是杜勒最後完成的一幅油畫,於1526年送予家鄉紐倫堡市政府。距離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提出的95條論綱 (95 Theses)才九年時間,宗教改革在德意志地區已激起翻天覆地的變化,紐倫堡市亦於一年前1525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個改奉新教(Protestantism)的直轄市(Reichsstadt,註1)。市府雖堅持此禮過於貴重,給杜勒送回100金盾(gulden),據此可看出畫作不是市府訂制,而是杜勒的個人奉獻。當時杜勒已是譽滿歐洲的藝術家,紐倫堡的榮耀。
此畫由兩條長幅組成。每幅高2.15米,寬0.76米,比真人還要高。畫面被四位人物佔滿,肩膀到頭上的背景只簡單的描成黑色。把觀者的目光聚焦在四位人物身上。
畫面左長幅前方,身穿翠綠上衣,外掛紅色長披肩,低頭看着手中書本的是約翰(註3,John),年輕(而相對)俊秀的臉與安靜平和的神態是他的標誌。後面聚精會神,把頭放的更低,差不多碰到書本,露出寬大光禿前額的是彼得(Peter),手中拿着金鑰,代表耶穌交託給他,打開天堂之門之鑰, 亦是羅馬天主教教宗權力的標記。
右長幅前方身穿銀灰長斗篷,神情有點憤怒似的是保羅(Paul),站在他身後眼神警戒的是馬可(Mark)。保羅手持書本與一把劍,據傳他是被劍斬死殉道的,長劍是他的標誌。後方的馬可手中拿着一束書卷。馬可不是耶穌的直接門徒,而是彼得的學生。
因信稱義 唯獨《聖經》
為什麼杜勒專挑這四位使徒而不描繪其他?因為約翰與保羅是馬丁路德最尊崇的使徒, 他們四位都是新約《聖經》的作者,杜勒要突出他們四位在《聖經》中警醒教徒的說話。我個人認為,對杜勒來說,這幅畫的主角, 其實不是四使徒,而是他們手中拿着的《聖經》。
這裏,我們需要非常簡略的介紹一下新教傳揚的主要教義,跟羅馬天主教的重要分歧,回頭再看畫面,就會明白杜勒透過畫面希望傳達的教義。
首先,新教相信,要接受救贖,信徒只需要信心(faith),這個教義簡稱為「唯獨信心」(Sola Fide,註4), 馬丁路德說:「 信乃是對神恩典活潑大膽的信靠。」(註5),中文簡譯為「因信稱義」。有信自然會生善意善工。
第二,也是新教跟羅馬天主教廷產生衝突的主要因素。新教認為,教徒不需要「中介」如教宗,來接引他們得到救贖。信眾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建立關係。要理解上帝,直接讀《聖經》即可。《聖經》指引教徒神的道,不光是看《聖經》的文字,同時感受神的道如何在人們的心中,生活中運行。這個教義簡稱為「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註4)。《聖經》是神活潑的道(Bible is the Living Word of God)(註6 )。
現在我們回頭看杜勒《四使徒》畫面。左前方約翰拿着的書是《聖經》,翻開的頁面用德文寫着「Am Anfang war das Wort…」正好是《新約》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一節,可以說全本《聖經》中最著名的一段「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註7)。站在約翰後面的彼得,羅馬天主教教會的第一任「領導」,也要低頭向約翰,向約翰手中的《聖經》學習。這點出了新教「唯獨《聖經》」這一教義,教徒只需從《聖經》學習神的道,直接與上帝建立關係,無需教宗或其他神職人員任中介。右長幅我們也看到兩本《聖經》。後方的馬可手執書卷,仔細看會發現上面寫着馬可福音希臘文的起首章節。前方的保羅左手執《聖經》,右手執劍。這劍,既可代表把他斬首殉道的劍,也可代表「拿着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註8)
是右前方保羅的話啟發了馬丁路德。保羅參照舊約《聖經》說「義人必因信得主」(註9)。堅定了路德推行唯獨以信心來接受救贖的新教宗旨,教徒因信稱義,得到永生。這就是「唯獨信心」。
詳列章節 闡明教義
為了更清楚闡明路德的教義,在這幅畫之下(圖片沒有展示),杜勒請書法家Johann Neuderffer題引了一段馬丁路德於1522年翻譯的德文《聖經》《九月新約》的文字「在這動盪不安的年代,別把謬言視作神諭,因為上帝從不給自己的話增減隻字」。杜勒在後面加上:「為此,我希望大家聆聽這四位至尊至善的使者的勸告」(註10)繼而,他請書法家從路德的德文《聖經》中,抄寫了幾段約翰,彼得,保羅與馬可撰寫的新約《聖經》,警告教徒不要相信偽先知,假師傅(註11)。誰可能是偽先知,假師傅?杜勒沒有說明,明顯的是當時馬丁路德直指的羅馬天主教教宗,但也可能包括一些極端新教徒如閔采爾(Thomas Müntzer)及迦勒斯大(Andreas Karlstadt)。
此畫面世前,從未有藝術品單獨突出這四使徒。還好杜勒在畫面下引經據典,觀者可以透過這些章節揣摩他要表達的理念。
100年後,身居慕尼黑的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註12,Bavarian Elector Maximilian I)崇拜杜勒,於1627年向紐倫堡市施壓,奪得了《四使徒》這油畫,把原畫留在慕尼黑,紐倫堡市政廳只得展示摹本。惟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身為天主教徒,不可能展示新教教義側重的《聖經》章節,命人把下面的書法割下,退回紐倫堡,市府把書法貼在此畫摹本下。從這故事大家也可側面體會到當時宗教改革引起的種種大少問題。直到1922年原畫才與書法復合,在慕尼黑供人觀賞。紐倫堡市民在過去200餘年,屢次要求慕尼黑物歸原主,至今未能如願。所以強搶文物,拒歸原主的事在同種同文同區在今天還有發生,不要說異域異族異文了。
下星期跟大家探討這幅畫嶄新的表現手法。
《四使徒》系列文章三之一
註1. 「國直轄市」(Reichssttädte)直接臣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享有許多經濟,內政、司法、宗教與外交自主權,英譯統稱Free Imperial Cities。
註2. 漢語文化普遍稱新教為「基督教」, 而直接稱天主教為「天主教」。
註3. 因應本文談論新教,人物名稱遵從新教中文翻譯。與本欄前論以天主教為本的畫作與歷史人物的中文名字有少許分別。
註4. 「五個唯獨」是基督教(新教,以別於天主教)的基本信仰。
a. 「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
b. 「唯獨信心」(Sola Fide)
c. 「唯獨恩典」(Sola Gratia)
d. 「唯獨基督」(Solus Christus or Solo Christo)
e. 「唯獨上帝的榮耀」(Soli Deo Gloria)
杜勒在畫面裏集中表達了第一與第二個「唯獨」。
註5. 馬丁路德在他的‘羅馬書序言’中說‘對神恩典的認識和信賴……(使我們)樂意對人人行善’這是「唯獨信心」(Sola Fide)。
註6. 馬丁路德德譯《聖經》(1522)羅馬書序言:「信乃是活潑又大膽的信靠上帝的恩典。」
註7.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註8. 新約保羅書信,以弗所書第6章,第17節。
註9. 新約保羅書信羅馬書第1章第17節 “The just shall live by faith alone.” 舊約哈巴谷書 (Habakkuk) 第2章第4節‘惟義人因信得主”The righteous person will live by his faith.”
註10. 德文原文英譯為”All worldly rulers in these dangerous times should give good heed that they receive not human misguidance for the Word of God, for God will have nothing added to His Word nor taken away from it. Hear therefore these four excellent men, Peter, John, Paul and Mark, their warning.”
註11. 以下節錄‘四使徒’原畫下引錄的聖經經文:
a. 約翰書寫的啟示錄 (Revelation)第22章第18節;「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什麼,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
b. 彼得後書第2章第1節:「從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來,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
c. 約翰壹書第4章第1節下:「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
d. 保羅書信,提摩太後書第3章第1,5節:「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
e. 馬可福音第12章第38-40節:「耶穌在教訓之間,說:你們要防備文士;他們……喜愛會堂裏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做很長的禱告。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罰。」
註12. 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 Duke of Bavaria and Prince Elector of the Holy Roman Empire (1573-1651), 跟杜勒畫過的Maximilian I, Holy Roman Emperor (1459-1519) 是相隔百多年的人物,後者是皇帝,權力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