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鵬與小交走回頭路 庄司紗矢香重現年少經典

庄司紗矢香在蕭斯達高維契的協奏曲中,相比於她少年時,當晚的演出整體上可謂非常「沉澱」,一點點激動也談不上,一種深而冷的「傲」,即使在激烈的樂章亦貫徹始終。

日裔小提琴家庄司紗矢香(Sayaka Shoji)原來已是第四度與香港小交響樂團(小交)合作。跟其他國際知名的小提琴家一樣,她出道亦非常早,少年時已在歐洲的音樂重鎮亮相及在重要比賽中奪魁,並為大品牌的唱片公司錄音。今次,她與小交合作,指揮已換成去年新上任的音樂總監柏鵬(Christoph Poppen),而演出的樂曲亦是她少女時代已超班挑戰演繹,及20多歲就灌錄過唱片的蕭斯達高維契(D. Shostakovich)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楊凱晴《比翼步》

音樂會開首演出的委約作品,為本港年輕作曲家楊凱晴所寫世界首演樂曲《比翼步》。作品的意念為生活在都市的鴿子的街邊行為,以及跟途人之間的關係。樂曲除了有一般的管弦樂團外,還有大量不常見的敲擊樂器。不過就以作為聽眾欣賞的第一印象,樂曲似乎塑造出大量的雜音,而將之編織成為音樂。當中包括由樂團成員全民喃喃說出聽不明白的語言,也有製造出令人覺得煩擾的搓紙聲。整體而言,作品未必令人起到共鳴,但演奏方面的效果卻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對於樂團演奏的色彩,亦令人感到耳目一新。

蕭斯達高維契《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庄司紗矢香在蕭斯達高維契的協奏曲中,相比於她少年時,當晚的演出整體上可謂非常「沉澱」,一點點激動也談不上,一種深而冷的「傲」,即使在激烈的樂章亦貫徹始終。不過,對於嬌小的她而言,運弓的力量雖然已足夠,但也站得離舞台邊太遠,太過深入樂團的位置,不多不少也影響了整體的音色、氣場。以硬技巧而言,庄司紗矢香的演出是清晰、靈巧、豐富而完美的;弓法的運用標準而無懈可擊。

她在第三樂章中的演繹,深沉而倔強,感人動聽,但沒有丁點兒賣弄優美,但卻美得無話可說。樂團在這個樂章的伴奏,圓號組、木管組,特別是福原真美(Mami Tossponapinun)的演奏,更是令樂曲感人的其中因素。其實在柏鵬的帶領下,團員的弦樂伴奏的融和度、敲擊組的凌厲及黃士倫非常明顯的優美對答,都為整首作品及小提琴獨奏,帶來一個相當穩定的平台。

庄司紗矢香在第三樂章中的演繹,深沉而倔強,感人動聽。
庄司紗矢香在第三樂章中的演繹,深沉而倔強,感人動聽。

《我心如止水》主題曲

庄司紗矢香加奏了帕格尼尼(Paganini)改編自意大利歌劇,由作曲家Giovanni Paisiello所寫的《我心如止水》(Nel cor più non mi sento)中的主題。就像幾年前來替代她上陣的另一小提琴家三浦文彰(Fumiaki Miura)一樣,庄司紗矢香當晚亦刪除了樂曲中的炫技引子及之後的一連串變奏,而只在主題中,展現她非常清晰而不講求急速的左手撥弦技巧,倒是令人有點失望。

當年她拿下意大利帕格尼尼大賽金獎,但從不強調自己的技巧,當晚以她的狀態,絕對有能力完成複雜的整首引子、主題與變奏,但香港樂迷就是沒有機會一賭她的精湛技巧了。她在這首改編的主題上,以清新而純真的歌唱性,演繹上相對地輕鬆怡人,音樂上帶着跳脫活潑的氣質,琴音因為以簡單的旋律、甚至空弦為主,但她在展現音色方面,卻相當亮麗。

庄司紗矢香加奏了帕格尼尼改編自意大利歌劇,由作曲家Giovanni Paisiello所寫的《我心如止水》中的主題。
庄司紗矢香加奏了帕格尼尼改編自意大利歌劇,由作曲家Giovanni Paisiello所寫的《我心如止水》中的主題。

整體音色 層次分明

柏鵬上任後,一直堅持採用非常道的舞台排位,令到樂團成員在難以確定聲音的來源上,經常出現奇怪而錯漏百出的演奏。不過間中又突然奏出匪夷所思的超水準級數,令聽眾每次來聽他們的演出,都有如賭博一樣。就在一切已上了軌道時,柏鵬當晚又突然回歸過往的正常位置。小交在大會堂音樂廳裏,整體的豐厚度,卻突然變成一隊前所未見的大樂團,音量上間中產生的膨脹感,令大會堂音樂廳的舞台竟然差點兒容納不下!這在下半場艾爾加(Elgar)的《謎語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 op. 9)裏,可謂非常明顯。

柏鵬較少選奏英國作品,當晚在掌控樂團整體的音色表現上,對於英國作品一般較為朦朧而肥厚的弦樂底蘊,表現上非常令人滿意。整套樂曲的精緻與強勁對比,層次分明;而對於作品偏向優雅的氛圍,團員普遍奏出高貴的氣質。當中第九變奏Nimrod,30多年來在香港的音樂廳響遍無數次,最近亦有另一樂團剛剛演出過。柏鵬當晚與小交的演繹版本,大概是筆者暫時在香港的演出中,聽過最感人的一個Nimrod

註:作者評論節目為2024年4月13日香港小交響樂團於香港大會堂音樂廳上演的「最愛小提琴–蕭斯達高維契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傅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