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賞花:香港古月堂珍藏唐代六棱花鳥紋鎏金杯的工藝

自唐代以來,金杯工藝已相當成熟,刻工講求精密細膩,在有限的空間裏更多表現各種人物、動物與植物的觀察。

唐代鎏金工藝究竟到達一種什麼高度,觀博物館的收藏圖片已知一二,但相信只有金銀器的收藏家每天珍賞,才能清楚剖析器物紋飾中的造型意涵,總結出客觀的經驗。日前承蒙中國嘉德教示鏨有「宣德六年九月內造」字樣的鎏金龍型高足杯,可發現金銀器到了明代,已趨於突顯巨龍的主體,長龍如雲中翻動,圍繞於整個杯壁,展示君主獨尊的氣度,也充分體現鎏金、錘金、鏨金、鑲金、錯金、掐絲等技術。事實上,自唐代以來,金杯工藝已相當成熟,刻工講求精密細膩,在有限的空間裏更多表現各種人物、動物與植物的觀察,極具創作野心。這種強調直觀的爽朗個性,既受到當日胡化氣質的影響,也由浪漫的詩化情調所激化。因此,製器重視賞味,如茶酒之器,在器型及紋飾方面每邀觀賞者進入特別場景,臻於視覺和味覺的想像。

雕工盡情發揮 如花瓣之盛開

香港古月堂珍藏的唐代六棱花鳥紋鎏金杯,口徑12釐米,高6.5釐米,底寬6釐米。(圖 一)驟眼觀之,器型如花瓣之盛開,六瓣的設計造就了雕工盡情發揮的六個對等區域。其外型由六角棱狀花瓣組成,各瓣以下窄向寛之勢,展示花瓣盛開之美態。從俯瞰角度觀之,杯體內部刻意拋光,配合各條脈紋的走向,錘揲成綻放的花苞,花蕊部分則以六個內凸之小圓點,圍繞着至中心的凸點來顯示,形態生動。(圖 二)為表現刻工的精美,工匠在花瓣外壁鋪滿細密的魚子紋,各區由粗直的枝葉分隔,每區分布上中下左右六組捲曲的忍冬花紋,並配以上下顧望的雙鳥。凡此,花鳥若杯邊不斷伸展流動,花中有鳥,鳥中觀花,形成一幅充滿動感的風景圖。(圖 三)把鎏金杯倒置觀看,彷彿花中復有花蕾,蓋杯腳部分,同時造出六棱設計,自內至外,形成了四重花紋的效果。(圖 四)杯腳外展的各個表面,皆飾以忍冬花,可謂無一浪費之處。此外,杯的上部沿徑囗包邊,與杯的下部沿足底包邊,風格統一,足見全杯的布局經過細意考慮。(圖 五)

圖一:香港古月堂珍藏的唐代六棱花鳥紋鎏金杯
圖一:香港古月堂珍藏的唐代六棱花鳥紋鎏金杯

圖二:唐代六棱花鳥紋鎏金杯的花型效果(正面俯瞰)
圖二:唐代六棱花鳥紋鎏金杯的花型效果(正面俯瞰)

圖三:唐代六棱花鳥紋鎏金杯身的花鳥紋飾
圖三:唐代六棱花鳥紋鎏金杯身的花鳥紋飾

圖四:唐代六棱花鳥紋鎏金杯的四重花紋(底部俯瞰)
圖四:唐代六棱花鳥紋鎏金杯的四重花紋(底部俯瞰)

圖五:唐代六棱花鳥紋鎏金杯足的花紋
圖五:唐代六棱花鳥紋鎏金杯足的花紋

筆者在現時的博物館中,仍未找到與此相仿的金銀器藏品,反而在民間的收藏中,看到一件稱作「宋六瓣花式銀鎏金杯」的拍賣例子。相比之下,六瓣外型相類,刻工卻相對平實,從中或包含承傳的啟示。(圖 六)其實,要做到此種花型果效,胸中必先預備鏨刻的幽壑,準確拿揑花瓣徑囗與底足的2:1比例。唐人愛以杯盞之類喫茶喝茶,品味之時為增加情趣,四時應景,在器皿雕鏨各様花型草紋,十分普遍。造型之間,寫實與抽象融為一體。研究者固然執意於花工屬葵屬梅,惟匠工有時手到拿來,創作可以隨意。故此,花是五瓣、六瓣、八瓣抑十瓣,没有絕對通則。只能説杯面愈大,棱角變化可以愈多,偶數易於對稱,基數則更考功夫。例如香港古月堂另藏有十瓣花瓣造型的多曲碗,各瓣作為一區,分别飾以爬行的玄武和站立的瑞獸,在花蔓之間互為間隔。內中拋光,以及花瓣外反包邊的設計,只留雕刻於外壁之法,成為此間花型器皿的通則。(圖 七)

圖六:私藏家的「宋六瓣花式銀鎏金杯」
圖六:私藏家的「宋六瓣花式銀鎏金杯」

圖七:香港古月堂珍藏的唐代十棱鳥獸紋鎏金杯(正面俯瞰)
圖七:香港古月堂珍藏的唐代十棱鳥獸紋鎏金杯(正面俯瞰)

不過,此金銀器既然屬宮廷級數,雕飾對象當為貴氣之物,若要把此花定性,筆者會從時人的名花中逐一甄選,找出合適的答案。中國傳統十大名花,分别是梅花、牡丹、菊花、荷花、月季、杜鵑、蘭花、茶花、桂花和水仙,唐人對此等花朵詠贊亦多,故此贏得花中美譽。惟符合上面金銀器的六花瓣形式者,已可將牡、菊、荷、茶、月季等多瓣之植物撇除,餘下的梅花、杜鵑、蘭花、桂花,或形態不像,或只出四瓣、五瓣,只有水仙花瓣最合要求。據明代文震亨的考證,水仙早在魏晉南北朝已傳入中國,六朝人稱水仙為「雅蒜」,觀其意已掌握從水仙頭培育生花的技術。唐玄宗曾以「水仙十二盆」贈虢國夫人,當知此花是富貴之物。更有文獻記載,它所以受唐人珍視,是因為從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原產地而來。到唐代後期,水仙已自北而南,普及於民間種植,孫光憲《北戶錄》即載,他任職江陵的時候,有蕃客波斯人贈他數本水仙。

宮廷美酒佳話 盛載文化意涵

唐人為何愛水仙呢?大概寫在大中、咸通年間(847-873)的唐人七絕詩中便謂:「瑤池宋宴老金家,醉倒風流萼綠花。白玉斷笄金暈頂,幻成痴絶女兒花。」此外,又有詩云:「花盟平時不曾寒,六月曝根高處安。待得秋殘親手種,萬姬圍繞雪中看。」言詞之間,以極優雅的文字,形容其白身金蕊之狀,並將水仙花的民間典故娓娓道出。水仙幽香,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等藥用價值。在百花凋零的寒冬,它憑籍一點陽光和水份,卻能夠在石卵之間茁壯成長,一支獨秀。因此,被賦與平易近人的花性,於俗世環境中展示飄逸不凡的一面,尤如凌波仙子之踏水而來。在年花擺設中,水仙尤代表辟邪除穢,如意吉祥,深受貴族與平民歡迎。古月堂珍藏的花型鎏金杯,從豐富的花鳥紋飾觀之,反映盛唐的氣象。再從全體包金、鏨金等技術分析,金杯就似鋪蓋了一張花紙,展示完美的風景圖。

或許有人認為,中國還有十二個月令花朵,或可提供較多選擇。它們分别是正月梅花(壽陽公主)、二月杏花(楊貴妃)、三月桃花(息夫人)、四月牡丹(李白)、五月石榴(鍾道)、六月蓮花(西施)、七月蜀葵(李夫人)、八月桂花(徐惠)、九月菊花(陶淵明)、十月木芙蓉(石曼卿)、十一月山茶(白居易)、十二月臘月水仙(娥皇與女英)。值得注意的是,當中時間最遲的人物典型是北宋的石曼卿,把歷代愛花之人總集於一年之內,是宋代以後的傑作,與前者十種名花其實大同小異。而且怎様觀看,還是臘月水仙的愛情故事至淒美,堯帝二女下嫁舜,因舜辭世而殉死江湘,代表了對愛情的堅貞。類似的帝后故事,在往後的唐代宮廷中,必然成為美酒佳話,於杯體之上貫注更多的文化意涵。

趙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