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鴻:情繫西子湖

處此人間天堂,欲辯已忘言!難怪盛唐以後,文人墨客,幾乎都和這一泓碧水繫上了不解之緣,其豐富的審美意蘊,彷彿承載着數千年中國山水文化的記憶。

西湖,是一首唯美的詩,一幅天然的畫圖。

小夜曲‧狂想曲‧交響樂

傳說在遠古時期,天河東邊住着一條玉龍,西邊住着一隻金鳳,在銀河的仙島上,經年累月琢磨着一瑰璞玉,終於使璞玉變成了璀璨的明珠,晶瑩通透,光芒四射。其所到的地方,百花常盛,樹木長青。消息傳到了天宮,王母娘娘為奪明珠,竟派天兵強行搶走。玉龍金鳳得知後,趕往天宮向王母娘娘索取,爭奪之中,明珠由天宮跌落凡間,變成了一湖青淥明淨的碧水。

這泓碧水,就是今天人們嘆為觀止的西子湖。

傳奇總是美麗而浪漫的。按地質學來看,西湖其實乃是由瀉湖演變而來的。西湖最早稱為武林水,又有明聖湖、錢塘湖等名號。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又稱西湖。

北宋詞家柳永筆下:「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藝術構思上匠心獨運,上片寫杭州的富庶,下片寫西湖的美麗,鋪敘展衍,備足無餘,千載如逢當日。元朝時,意大利旅行家馬可.勃羅更盛讚杭州是當時「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城市」。

杭州之美,正在於有西子湖,誠如大詩人蘇東坡所云:「杭州之有西湖,正如人之有眉目。」

西湖盛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作者攝)
西湖盛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作者攝)

這顆奪目的明珠,美在深度,美在廣度,美在維度,美在永遠的書寫不盡……

湖水  是主旋律
四岸的青山  是協奏
西子浣紗  是舞語
月輕籠  是小夜曲
雪紛飛  是狂想曲
風雨來時
合奏成
世紀交響樂……
── 杜若鴻《詩緣西子湖》

樂天精神‧東坡情懷

風物因詩成勝概。西湖風韻獨具,千年來,吟詠的作品多不勝數。白樂天《錢塘湖春行》與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後雨》則是詠寫西湖最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在香山居士的勾勒下,西湖的早春時節,燕舞鶯歌,百花吐艷,萬物復甦,一派生氣盎然的景象。詩人一騎信馬,穿梭於綠蔭掩映間,只載遊興,不載功名,怡然自得。其詩以「行」字為主線,以「春」字為着眼點,從孤山而起,一路沿堤而行。滿眼的陽光與綠意,給人以春色無限的希望。尤其是中間兩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鶯啼婉轉、新燕呢喃,彷在耳畔;百花茂盛,嫩草新發,彷若眼前。一動一靜,自然運轉,多維烘托,轉換不露痕跡,儼然一幅「早春郊遊圖」。

繽紛多彩的美景,使人目不暇給。難得青嫩的春草,剛好只遮沒到馬蹄處,詩人一路信馬而行,流連忘返,雀躍之際,不禁直抒:「最愛湖東看不足」!其閒適自得之情,可想而見!這裏頗有歐陽修「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的異代同趣。其「樂天」之情,恰如其字,令人深深被詩人那種對生命的熱情所感染!

西湖山水透視。(作者攝)
西湖山水透視。(作者攝)

東坡居士素慕白樂天的精神氣質。他筆下的西子湖,則另闢蹊徑,從大處着墨,煙光水色,晴雨姿態,一覽而盡收眼底。人們常說西湖「晴湖不及雨湖」,但作為美學家和思想家的蘇軾,卻能超越物我的局限而看到各美其美的特質。陽光照耀下的西子湖,波光粼粼,固然十分美麗,青山綠水,細雨濛濛,若有若無,何嘗不是另一番奇妙的景致?詩人陪着客人飲遊湖上,雖遇天雨,卻不改雅興。

也只有在善於領略自然美的詩人眼中,才能看到山山水水、晴晴雨雨的各種奇趣。從「晴方好」、「雨亦奇」,毋寧說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東坡情懷之體現,乃其豪逸和灑脫個性的寫照。

東坡詩的美麗比喻,妙手偶得,心與景會,詩人從西湖的美景聯想到作為美麗化身的西子,而寫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妙句。據說東坡此句一出,西湖從此有了另一個美稱──西子湖。此喻妙在以貌取神,淡妝也好,濃抹也妙,道出了西湖獨特的綽約風姿。

東坡的欣賞視野,如觀匡廬勝景,本不必強分軒輊。更重要者,在於超然物外,鳥瞰全景,自然心境廣闊,樂在其中。

橫一長虹‧縱一長虹

蘇堤南北橫亘,白堤東西縱向,猶如天上的一對彩虹,托出了西湖山水的大格局。

蘇堤橫亙白堤縱:
橫一長虹,縱一長虹。
跨虹橋畔月朦朧:
橋樣如弓,月樣如弓。
──《西湖秋泛》

劉大白詩的美麗比喻,為西湖增添了幾許浪漫的想像。

這條縱橫東西的湖堤,唐時又稱為「白沙堤」,東起斷橋殘雪,經錦帶橋向西,止於平湖秋月。後人為了紀念大詩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期間的治水之功,故名之為白堤。

3年間,白居易重新疏浚了提供水源的六井,又修築湖堤,擴充了西湖的儲水量,為杭城百姓留下一泓碧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令千頃農地得以充足水源灌溉,百姓免受乾旱之苦。當年任滿離開之際,人民依依惜別這位「父母官」,而深諳山水之樂的樂天詩人,留下的卻是另一首為人稱道的「合為事而作」的回贈詩作:「稅重多貧戶,農飢足旱田。惟留一湖水,與汝救凶年。」

蘇堤側望。(作者攝)
蘇堤側望。(作者攝)

無獨有偶,橫跨南北的蘇堤,則是後人為了紀念蘇學士治理西湖的功績而命名的。

元祐年間,蘇軾調任杭州太守,「政雖無術,心則在民」,為疏通水利、修建堤道,東坡上書哲宗皇帝,寫下了一篇「合為時而著」的奏摺──《乞開杭州西湖狀》。這之後,一場前所未有的修湖行動便正式啟動,築成了這道最負盛名的人間長虹。堤道兩岸,遍植花草,桃紅柳綠,鶯啼婉轉,恰與白堤相映成趣。尤其於黎明時分,「山過雨顰眉黛,柳拖煙堆鬢絲」,如若剛從睡意甦醒過來的西子,那一幕朦朧的春意,便是迷人的「蘇堤春曉」了。

當我們在飽覽西湖山水的時候,又會否想到兩位大詩人當年修緝的首要目的,乃在於為民興利呢?

使君能得幾回來

如今的西子湖,三面環山,南北長近2.8公里,東西長約1公里,當年的淺水海灣,經過歷朝的整修,已成為自然風光和人文氣息相結合的世界遺產。

西湖印象,虛實相生。具有「一山、二塔、三島、四堤、五湖」的基本格局。湖中有天然島嶼孤山,雷峰塔與保俶塔隔湖相映,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小島鼎立湖心,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分隔成五個湖面,包括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其中以外西湖面積最大。而西湖風光,最具代表性的要數「西湖十景」,除了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斷橋殘雪,尚有花港觀魚、柳浪聞鶯、雙峰插月、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鐘、曲院風荷。四時更迭,境自無窮,「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山水湖堤,亭台樓閣,結合了人文底蘊,使西湖千百年來,更加明豔動人,彷似西子,又勝比西子,自然就贏得了「西湖天下景」的盛譽,而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永恆的印記。

東坡《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詞云: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裏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處此人間天堂,欲辯已忘言!難怪盛唐以後,文人墨客,幾乎都和這一泓碧水繫上了不解之緣,其豐富的審美意蘊,彷彿承載着數千年中國山水文化的記憶。

作者簡介:

杜若鴻博士,香港大學法律學士、浙江大學文學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執教於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教授商學院實用中文和數位人文與中華文化。2018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人。曾應邀開設嘉里集團國學培訓課程,為「糖王」郭鶴年的國學導師。研創橫跨文、史、哲、藝各個領域,融滙貫通,創作有《詩行者》(雙語集)、「西湖三部曲」(詩集《詩緣西子湖》、小說《夢斷西湖》、攝影《西湖之夢》),樹立翩婉詩風及詩式文創範式。於宋代學術,代表作有《柳永及其詞之論衡》、《北宋詩歌與政治關係研究》,其國學巨著《中華文化論衡》,由香港商務印書館隆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