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人家的乖
希望孩子出類拔萃,成為傑出人物,相信是不少父母的期望。但社會競爭愈趨激烈,起跑線愈來愈早,想孩子脫穎而出,成為人中之龍談何容易?為針對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於是産生了眾多不同型態的培訓課程。但培訓歸培訓,孩子成龍或成蟲端賴眾多因緣和合,不能強求。
彼方說你的孩子在學習方面經常名列前茅,是學霸;音樂、運動、藝術也是隨學隨懂;既懂事又識性。孩子有這樣的天賦真是萬中無一,自然不需讓父母操心。但這類智商、情商兼具高水平的孩子是稀有動物,世上難求也。我們大部份的孩子學習上都是「牽牛上樹」,音體美等課外活動也是點到即止,雖未必半途而廢,但甚少能堅持,更少能培養成終生興趣。至於學習以外的自理能力,待人接物行為亦令家長頭疼不已。
總之,自家孩子總是缺點多多!俗語所謂「老婆是人家的好」,孩子自然是人家的乖!這當然不是事實的陳述,只是家長出於無奈的一種心理條件反射。外在的培育方法看似困難重重,且沒有一定的把握;失諸外而求諸內,何不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內在價值?本文面世應是五月四日,五四談志氣也是一個應景的題目吧。
志氣,成功的標靶!
發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五四運動」距今已有98年。一段塵封的往事,在這事事講求效率、利益掛帥的商業社會,注意的人估計不會太多。誰不知這正是一個上佳時機,提供學習材料,提升孩子的內在價值。
「五四運動」是一場學生運動,其波瀾之壯大,規模之鉅,影響之深,在中國學生運動史上可算絕無僅有。中國在中華民國1912年成立以前是君主專制社會,學生(古代稱儒生、士子)手無寸鐵,竟敢疵議朝政,甚至作出激烈行動者,真的不可思議,勇氣可嘉。所以,中國信史雖有三千年,所謂學生運動真的寥寥可數。較著名的有發生在東漢時的太學生運動、明朝東林書院的東林士子運動、清末時,康有為的「公車上書」運動,以至現代1989年「六四民運」。
這幾個學生運動都是慘澹收場,主事者輕則身陷囹圄、重則流亡海外乃致犠牲性命。唯獨「五四運動」,短短一年,先是北京、繼而上海,以致漫延全國主要城市,透過罷課、請願、遊行、罷市、罷工等手段竟逼使被指出賣國家利益的高官,交通總長曹汝霖、幣制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等罷官;更間接令大總統徐世昌辭職;中國代表最終拒絕在巴黎和會中簽約!
如此成就,得來不易!單憑匹夫之勇可以嗎?「五四運動」之所以能產生符合當代人民期望之部份結果,不是策略得宜;亦不是擁有優良武器;更無外國勢力的介入;而是學生的勇敢、大無畏精神,感染了全國人民!此勇絶非一般孔武有力之義,而是源自內在價值的超升,對生命正面意義追求的一種行動投射。簡言之,是一群有志氣的年青人群策群力,為理想而赴湯蹈火的結果。
有志氣者,全世界也會為你開路!
那末,何謂志氣?按中國古代字書《說文解字》解釋,「志」者,意也。從心之聲。「志」,用現代詞語來說,即「意志」;「氣」則是從物理上的氣體引伸至人的精神狀態,「志氣」可理解「為決定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但這種決定必須是「從心之聲」,即受制於心。
古代儒家的心是道德的根源、是生命的主體。明朝大儒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意謂人能擴展內心故有的分辨是非之本能,即會產生趨善避惡的意志與行動;先是人心的改變,進而是社會的改善。由此觀之,志氣者,乃指意志堅決和有高尚節操的人。
「有志者,事竟成」,這是中國古代的金句。用現代說法是:人若有志氣,全世界的人也會為你而開路!這絕不是文學誇張修辭用語,而是有因有由。人若有志氣,目標必然清晰、態度自會認真、行為亦會積極;前路縱使艱辛,屢遭挫折,唯心仍是堅定的,也不輕言放棄。如此,種種困難自必迎刃而解,或是正面的得力於有心人的扶助,或是反面己心的放棄執著而變得釋然。
相近科學的說法是,人樂觀、積極,高情緒智商,自然能產生正能量;不只把自己的磁場變得更好,更能對他人的磁場有所牽引。結果是你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善知識、大好人;你所碰的事情,都是如意、順利,如此何事不可成!所以,長養孩子志氣才是教育的精粹!際此五四,為人父母者宜把握時機,在網上「谷歌」一番、「百度一下」五四英雄歷史人物,如何拋頭顱、灑熱血,為國家、為民族而奮鬥;如何為一己生命賦上更深一層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