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說明:2008年《信報》慶祝35周年,與曹sir攝於文華酒店酒會。)
2月25日下午3時多收到傳媒行家查詢,想求證曹仁超先生是否已經過世,當時頓覺晴天霹靂,難以置信。我馬上致電曹sir的助理鄺女士,她說曹sir在年十四仙遊,正準備翌日出版的訃聞,暫不發喪。但消息傳得太快,《信報》在下午4時多在網站正式公布曹sir的死訊,全港各大傳媒網站紛紛轉發,之後電台、電視也陸續報道。我當晚在自己的 Facebook 也馬上寫了篇短短的悼念詞,配上幾張與他合影的圖片,向他致敬,得到很多朋友的迴響。
春節給曹sir致電拜年,但好幾次都沒有人接聽,我心中感到不妙。年初八終於聯繫上,曹sir的聲音很小很弱,寒暄了幾句,他說仍在瑪麗醫院留醫,身體狀態不太好,希望嘗試其他療法,我說有提倡治本療法的醫生希望能幫他,想約他見面,也可以請道家養生大師給他建議。曹sir講不了多久,便掛電話了。後來我聯繫了他的弟弟、港大醫學院的曹世華教授了解情況,他說曹sir的白血球數量太低,容易受感染,不宜去醫院探望他。家人一直在醫院陪伴着他。當時我希望曹sir吉人天相,可以度過難關。沒想到,幾天之後他便離開我們了,令人痛惜。
談笑風生 油然生敬
1986年我開始看《信報》,天天看他的「投資者日記」,與曹sir神交已久,非常佩服他的洞見與卓識,以及生猛的廣東話文風,別樹一幟。經陳景祥兄引薦,1992年4月,我加入《信報》的大家庭,擔任評論版編採,天地很大,但工作很多,六天上班,由於是七天出報,有時放假那天也留在家裏寫稿,傳真回公司。曹sir是研究部主管,天天忙於埋首寫稿,原來除了「投資者日記」,他還用其他筆名撰文,效率之高,令我們後輩汗顏。可能由於寫稿生涯太孤獨,曹sir愛與同事聊天。我負責中港台政治評論,很少有機會碰投資的內容,曹sir也偶爾與我聊評論版的事情,對一些作者月旦一番,他的政治觀點非常鮮明。當年的曹sir,風華正茂,聲如洪鐘,信心滿滿,總有談不完的話題。
由於有九七的問題,曹sir的日記有一個倒數日子,外間懷疑《信報》1997後是否還會經營下去,報社的同事沒有幾位打算在《信報》長期發展,一有機會便另謀高就,特別是九十年代末科網熱潮期間,《信報》員工的流失率頗驚人。曹sir天天與同事一起打拼,其實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大家一直保持着不錯的士氣。我在這個崗位熬了8年,終於獲提升為助理總編輯,真是漫漫長路。2000年7月我決定到美國進修,向報社申請停薪留職一年,獲得林行止夫人的批准,她更同時提拔我擔任《信報月刊》總編輯,學成歸來隨時上任,令我很感動。離開前公司為我設宴送別,之後《信報》資深作者張建雄伉儷設家宴款待,同時邀請曹sir和陳景祥兄一起暢聚,無所不談。
專心致志 盡心報刊
我真正與曹sir有更深入的交往,是2001年底從史丹福大學進修回來接任《信報月刊》後的日子。他對《信報月刊》很有感情,因為他從雜誌在1977年創刊便是作者,介紹投資知識,當年一報一刊,林行止先生和他都是長期作者,一身兼兩職,能量之大真不可思議,這是上一輩報人的風範,永不言倦。《信報月刊》由於是香港第一本中文財經雜誌,獨領風騷,曾經有過很光輝的歲月。到我在21世紀初接手時,周刊大行其道,綜合報紙都有財經版,要辦好這份財經月刊難度不小。曹sir一直很關心我的處境:一份雜誌只有兩名編採人員,我還要兼報紙的編務,想有突破需有新思維。後來雜誌改為彩色,加強採訪內容,增加文化品味專欄,反而可以逆流而上,增加售價後銷路不跌反升,廣告收入增幅更是可觀。他向我透露,管理層早年曾經考慮過結束這份雜誌,他覺得很可惜,想過把它買下來經營。
2006年《信報》易手,《信報月刊》也一併出售。曹sir成為新董事局的執行董事,一直為月刊盡心盡力,每月為我們撰寫專欄,不讓報紙專美。他也經常出席月刊主辦的論壇與講座,給予很重要的支持。有一次匯豐銀行與《信報月刊》合作辦投資論壇,在會展中心舉行,5,000人出席。不巧前一天他的母親仙遊,曹sir收起悲痛之情,當日有非常精采的發揮,他的專業精神,令人敬佩。幾年後曹sir退休,轉戰基金公司,我是他的介紹人,沒想到他與鄭明訓和周博裕一拍即合,成立中國高增長基金。曹sir原本提出要我一起過檔,我說自己並非做投資出身,去了不會有很好的發揮,感謝他的美意。之後這個基金有什麼重要活動,都會邀請我參加。
扶掖後輩 薪火相傳
2013年7月3日,《信報》慶祝創辦40周年,幾天後我向陳景祥兄呈辭,表示會另有發展,感謝他多年的關照和指導。我也跟曹sir商量,他說全力支持我的新事業,給了很多寶貴意見。灼見名家傳媒2014年10月正式啟動,當時已經患上癌症的曹sir有出席我們的十大校長論壇暨媒體開幕典禮,以表支持。同年11月接受編輯部的深度訪談,當時他的精神仍然很好,談笑風生,對我們的年輕團隊有很多勸勉,「年輕人,不要被500尺的房子綁住青春」,就是當日的金句。訪問刊登在《2015名家預測》新書,他也為我們做了一個新書簽名會,大受歡迎。之後我們把這篇訪問放在灼見名家網站發表,一發不可收拾,轉發率驚人,成為全城熱話,至今點擊率已經超過40萬,可見曹sir的影響力多深入人心。去年7月他專程到灼見名家在數碼港的辦公室探班,與年輕團隊分享他的想法。當時他的身體狀況明顯差了,每月都要到瑪麗醫院接受標靶治療。
敬業樂群 念茲在茲
去年我決定11月初舉辦灼見名家周年論壇,邀請曹sir擔任演講嘉賓,因為他很早答應為我們講一次,以示支持。論壇前兩個月,有一天曹sir約我和陳鳳翔兄到君悅喝下午茶,商討論壇的內容與講者安排,曹sir當日興致高昂,說要為我們的一周年做好這個show。沒想到不久後他說癌症轉移到腦部,要經常到醫院接受治療。後來他病情好轉回家休息,一個周日下午我到他家暢談了兩小時,當時曹sir思路清晰,十分健談,表示每周仍看多本財經雜誌,每月堅持為《信報月刊》撰文,不至與市場脫節,非常敬業。由於他的狀態不穩定,他表示不能出席我們的周年論壇擔任講者,我說來日方長,一定有機會。
12月初他答應我們到樹仁大學做訪問和錄影,曹太太一直陪伴左右。得到梁天偉教授的支持,訪問做得很專業,當日曹sir的狀態很好,不像患了重病,有慢慢復元的跡象。沒想到,這個成了他的最後一個訪問,兩個月後他就離開了我們。訪問(上篇、下篇)刊登在《2016靜觀求變:名家展望經濟投資前景》新書,是灼見名家傳媒向他的最後致敬。
曹sir,感謝你20多年來的指導與鼓勵,永遠懷念你!
(圖片:檔案圖片)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