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一次武夷山慧苑茶田區(出產高品質岩茶產區)作了短期消閒遊山之旅,友人給我介紹了一位12歲就開始學種茶、現在80多歲的茶農兼製茶師。
老爺爺一家都是佛教徒,岩茶(大紅袍、水仙、肉桂)種植據說源於茶田區內的天心永樂禪寺,友人說老爺爺是種植岩茶的權威,焙茶葉的技藝公認已經是最高境界,曾在茶葉研究所跟隨有「現代茶聖」之稱的吳覺農先生學習,也曾受邀到國外的農業大學交流。
老爺爺立刻說沒有什麼所謂最高境界,每年茶葉的收成期,天氣都不一樣,是陰是晴,是乾是濕,都要看老天爺,是無常的;所以面對每年的氣候變化,如何焙茶都是一次新考驗,所以沒有最高境界,或是說直到逝去之前的一次焙茶才能知道自己的最高境界。所以每年都是全力以赴,真是「一期一會」的實質體現,和蘋果教主喬布斯的「每天都當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來檢視自己」的意義如出一轍。
一課人生哲學
我當時覺得震撼、感動、佩服交集:「禪」本來就是這樣,不是說出來的,也不是光憑讀經打坐就能體現出來的。禪是在生活中的。
老爺子生活過動盪的年代,雖然沒有說出來,但也一定經歷過不少人生的高低起跌,才能夠有今天的「放下」。他把大部分的茶田分給了子女,留下足夠自已經濟獨立的小塊田自己產茶,逍遙地繼續工作,有點百丈禪師說的「一天不作,一天不食」的性格。告訴我們每一天生命都很可貴,要活得快樂才有意義,不要只專注賺錢和物慾,突然重病或死亡現前才恐懼和後悔就已經太遲。我覺得很幸運,在一次旅遊中竟然上了一課生活禪和人生哲學。
天心寺香火鼎盛,寺院還在擴建,但我就對坐落茶樹田山坑內、給僧人潛修住的簡樸的慧苑禪寺的印象更深刻。可能沾了幾分禪意吧。可惜回到香港就打回原形,慣性地心隨境轉,為物慾虛榮羈絆,放不下,捨不得,既不禪,也不悟,修心還須努力。
真心本性是與大自然分不開的,我們大部分人住在石屎森林,心又帶着沉重的物慾枷鎖。幸運香港是福地,禪修、聽經、接觸和感受大自然都可算容易,大家要惜福惜緣。
原刊於《晴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