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業內的多元視角看發展瓶頸和出路

再思香港產業優勢(二)

近年內地大型企業來港上市招股的熱潮已不復當年。
前言:我們是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團隊,正進行一項以會計業作案例研究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及社會流動的研究。本研究項目獲香港特區政府中策組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撥款資助。團隊成員包括公共政策學系教授李芝蘭、會計學系教授巫麗蘭、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陳浩文、研究員甘翠萍、高級研究助理胡瑞芯和副研究員李建安。

撰文:李芝蘭、巫麗蘭、陳浩文、甘翠萍、胡瑞芯、李建安
承接上文,我們透過訪談梳理出了香港會計行業正面臨的四類挑戰:整體經濟大環境;會計監管環境;行業環境;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管理。為了釐清不同會計師事務所之間對四類挑戰的看法,我們把會計師事務所分成三大類別: 四大行(下稱 A 類行); 擁有上市公司客戶的非四大行(下稱 B 類行); 以及沒有上市公司客戶的中小行(下稱 C 類行),並在今年3至5月以問卷形式調查了428位專業會計師,當中來自四大行的受訪者佔了約四成、非四大行佔比約五成,中小行則佔餘下約一成。
表一、各類會計師事務所對影響營運因素的評估 (N=428);注:評估由1-5分,1為影響非常輕微;5分為影響非常嚴重。 P 值量度各組別差異的統計顯度,P<0.05為顯 (*), P<0.01為非常顯(**)。
表一、各類會計師事務所對影響營運因素的評估 (N=428);注:評估由1-5分,1為影響非常輕微;5分為影響非常嚴重。 P 值量度各組別差異的統計顯度,P<0.05為顯 (*), P<0.01為非常顯(**)。

四大行對香港商業機會悲觀

從表一看到A類行對香港商業機會變差的影響評估最悲觀 (3.58分),近年內地大型企業來港上市招股的熱潮已不復當年,而本港新冒起的企業又少,四大行之間激烈競爭之餘,亦要面對非四大行堀起的挑戰,接受我們訪談的多位四大行合夥人其實都自覺面臨較大的發展瓶頸,他們都指出四大行是三類會計師事務所中最早進入內地拓展業務,有過擴張的黃金期,但20多年的急速發展似乎已經到了成熟放緩的階段,再加上受到公司本身以及政府本地化政策的影響,內地分部員工的數字已超越香港,香港人員獲派北上做審核的人次亦逐年減少,四大行的香港會計師在內地的發展機會已今非昔比,由此香港業務能否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對香港的四大行便更關鍵,香港整體經濟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較四大行,B類行對香港商業機會變差的影響評估反而相對樂觀 (3.29分),表二顯示了在2010年至2015年間,由B類行出任核數師的上市公司數目增長較快,有業內人士解釋,近年國內一些主要會計師事務所因為內地「走出去」的政策,都在香港尋找一些相對有規模的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合併或結盟,令這些香港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成為他們在香港的成員所,這種合併或結盟大大增強了原有香港事務所在國內的網絡以及競爭力,亦有助爭取更多的上市公司客戶,在這種大環境下,B類行看到的機會便相應較多。
表二、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核數師統計;資料來源: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表二、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核數師統計;資料來源: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C 類行主要服務香港中小企,對內地及海外的商業機會的影響感受較小(香港商業機會變差:3.49分; 大陸商業機會變差:3.11分; 海外商業機會變差: 3.0分)。值得留意的是對 C 類行來說,最大的困擾的並非源自商業機會變差而是租金令成本上升,這項評估高達4.14分,嚴重程度遠超其他兩類行(A 類:3.54分; B 類: 3.55分),反映了租金對愈小規模的事務所壓力愈大。
此外,三類型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管理的挑戰評估亦有差異。A 類行及B 類行給予長工時以及高流失率的影響評估都接近4分或以上,相反 C 類行的評估則只有3.41分及3.32分。面對長工時以及高流失率,不同事務所之間採取了不同的辦法解決。
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向我們介紹一系列改善工作環境的措施,包括彈性上班、申請無薪假期、裝修辦公室、以及舉辦員工活動等等,並指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每年聘用數百新入職者,其實是計及了人員流失的因素,但基層職員流失對於大行來說影響不大,中層職員才是重點挽留的對象。至於一些中小所則採取了更靈活的人事策略應付挑戰,包括在旺季以兼職或自由身形式聘用人員來補充人手,也會與一些規模相約的中小所簽訂協議互相介紹工作甚至替對方簽發審計報告。
另一方面,三類行在監管機構愈益嚴厲對營運的影響看法傾向接近(A 類:3.7分;B 類:3.7;C 類:3.84分)。值得留意的是曾有評論指嚴厲監管對擁有較優厚資源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有利,例如財務匯報局(FRC)改革建議對上市公司審計紕漏處以最高1,000萬元的罰則,就引來部份會計業界人士批評増加了中小所承接上市公司工作的風險,變相偏幫了大型會計師樓和扼殺中小所的生存空間。我們的調查發現三類行在此選項中自覺所承受的壓力相若 ,有四大行的合夥人向我們訴說,由於四大行審計的上市公司數目比中小所多,承擔風險相對亦更高。
會計準則經常改變亦影響了所有類型的會計師事務所,不同的是大行設有技術部門提供支援,相反中小所能夠投放的資源就相對較少,因此中小所的影響評估分數較其他兩類行高 (A 類:3.61;B 類;3.77;C 類:3.97)。正如我們在上一篇文章指出,會計業界普遍認同緊跟國際會計準則,但會計師公會或應該提供更多技術支援,在國際會計準則落地香港時也應兼顧不同類型會計師事務所的承受能力。 根據我們的調查,三成六的受訪者滿意公會落實國際會計準則的工作, 但滿意公會的技術支援服務只有28.5%。
在眾多影響營運的因素當中,表三的排序顯示 A 類行以及 B 類行的看法較為接近,同樣都是以長工時以及流失率高作為頭兩大選項,相反,C 類行受訪者更看重的是租金上升以及會計準則經常改變。通過這個對比可以看到,擺在規模最細的中小所眼前的最大座山是直接成本增加,長工時以及人手流失的內部管理壓力反而沒有那麼大。
表三、各類會計師事務所對影響營運因素的排序(N=428)
表三、各類會計師事務所對影響營運因素的排序(N=428)

十項建議解決辦法

以圖一來作總結說明的話,從統計學上來看,三類型會計師事務所在長工時、流失率高、香港商業機會變差、租金上升以及會計準則經常改變這五個方面的看法有較顯的差異。我們認為長工時和流失率高的內部管理問題可能要個別公司按照具體情況處理,會計準則經常改變則有賴業界攜手在落實國際會計準則以及營運壓力中找到平衡,至於香港商業機會變差以及租金上升則或更要依靠商界以及政府共同協力規劃。
圖一:香港會計行業經營瓶頸
圖一:香港會計行業經營瓶頸
面對以上種種瓶頸因素,我們於問卷中開列了十項建議解決辦法,表四顯示各類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受訪者對各項措施的重要性評估,從高到低的排序。
表四、各類型會計師事務所對促進行業措施的評估(N=428);注:評估由1-5分,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5分代表非常同意。
表四、各類型會計師事務所對促進行業措施的評估(N=428);注:評估由1-5分,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5分代表非常同意。
值得留意的是,被訪者對各項促進行業措施的評分差異不大,從排在首位的「投資IT促進效率」(3.91)到第十位的「開拓一帶一路商機」(3.24),相差只是0.67分。三類行在各項措施評分的差異亦同樣不大, 除了在投資 IT 促進效率 (第一項)以及拓展非核心業務(第五項)兩個範疇上,A類行給的評分最高(4.01分以及3.81分),C類行次之(4.00分以及3.71分),而B類行就排在最末(3.80分以及3.51分),這是十項建議中三類會計師事務所有較顯分別的兩個選項。開拓一帶一路的商機排在第十位,反映3類型會計師事務所的看法對這個國家策略對行業發展的作用都是看得較淡。
(封面圖片:Pixabay)

李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