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已經是一個相當成熟的社會,有非常清楚的科舉考試制度,有相當多的人受到教育。當然宋代也面臨國防問題,比如黨項人所建的西夏,契丹人所建的遼,還有女真人所建的金都使宋朝廷受到威脅。無論如何,宋朝的文明和它的成熟程度在當時的世界上是領先的。唯一或許可以與之對應的是伊斯蘭文明。
中華文化的一個特色是在文學和藝術的表現上講求意境。意境這兩個漢字,沒有適當的英語對應詞。追求意境最明顯也最容易見到的例子是山水畫。當然中國人也有仕女畫,宋朝時不少仕女畫也很好地反應了當時歌舞昇平的場面。琴是士大夫階層追求境界的另一種方式,這在宋代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據說宋徽宗就畫過一幅聽琴圖。
科舉制度雖然取代了世襲的貴族,但是它本身對家庭經濟狀況也有相當的要求。能夠中舉的人除非是異常聰明或者有人幫助,一個青年人要十年苦讀,一般要出自頗為殷實的家庭。宋代的士大夫階層,不管他的行政能力和成績如何,似乎都還有一套自己的內心生活。比如范仲淹,他最清楚的政治哲學就是《岳陽樓記》裏所表白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但是他的詞裏又有「碧雲天,黃葉地⋯⋯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樣的句子。因此,宋代的中國文人往往具備兩個境界,一個是公的境界,一個是私的境界,歐陽修、司馬光、蘇軾和王安石都是這樣。
漢族文化風行 《論語》傳至西夏
宋朝的哲學也很發達。比如周敦頤、程頤、程顥所揭櫫的理學;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後世開太平」。除了漢族的文化,漢族的思想甚至連漢字的結構都對周圍的民族有非常大的影響。比如黨項人的西夏,他們一方面學習漢字推行漢化,另一方面也以方塊字的基本結構創造西夏文,用這種文字刊印儒家的典籍,如《論語》。
契丹文也是方塊的。滿族的祖先女真人也使用方塊字。高麗直接用漢字,日本則是兼用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方塊字的形式。
11世紀初,日本正處於由藤原氏家族執政的平安時代,其中一個女性寫了一本書,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女性寫出來的小說,甚至是第一部以小說形式出現的文學作品。這部作品叫做《源氏物語》,物語就是故事的意思。按王老師剛才所言,從四周來看,宋代中國對四周的文化輻射是很明顯的。
意境、詩詞、理學等等實際上都要建基於經濟生活的富裕。在物質層面上,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中的三個出自北宋時期,其中包括公元1041年出現的火藥。有人曾經說中國人愛好和平,我們只用它來做爆竹、煙火,西方人卻拿它作為武器。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中國北宋時火藥就是拿來打仗用,《宋史・兵志》上明白記載,「咸平三年,神衛水軍隊長唐福獻所製火箭、火球、火蒺藜」 。歐洲人知曉火藥,是因為蒙古人作戰時使用火藥,由此傳過去的。
剛才說到印刷是從唐朝開始的,而宋朝時期發明了活字版,這應該說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紀元。漢字不是拼音文字,有許許多多的方塊字,所以活字版印刷的好處雖然也很明顯,卻沒有對拼音文字那麼重要。對於使用字母的拼音文字來說,活字版印刷只需要若干種字母的模型就可以了,其中的高效和成本節約十分巨大,因此對文化傳播的重要性就極為明顯。
北宋國力雄厚 文明遍及波斯灣
北宋時期的中國,無論從經濟能力上、典章制度上,還是在物質創造上,都已很十分成熟並且先進。
補充一點,宋代的商船已經有多個桅杆,可以高達四層,航行到很遠的阿拉伯海和波斯灣從事貿易。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共同發展的,一個社會不可能在物質不充裕的條件下創造出燦爛的精神文明。
印度文明也是古文明,它的文明圈輻射到孟加拉、緬甸、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區。
杜維明先生是我的老朋友,有一次我們在吃飯時談到儒家文明圈的輻射。我不知怎地脫口而出說,儒家文明圈就是筷子文明圈,令這位正在用筷子夾菜的老友為之一怔。事實確實如此,使用筷子吃飯的國度都在儒家文明圈內,受儒家思想高度影響的民族都用筷子吃飯。中國、韓國、日本、越南就是如此。雖然只是餐飲時的閒談,「筷子論」卻也說明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是彼此聯繫又相互依存。
本文從北京大學主辦的第十六屆蔡元培學術講座(2013年10月29日)錄音整理而成。
從活字版到萬維網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