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廣播協會(NHK)6月6日報道,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隧道開始注入海水,當天白天注滿約6000噸海水。此外,福島核電站港灣海魚放射性物質嚴重超標。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東京電力公司5日發布報告稱,上個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鮋」,體內檢測出放射性元素「銫」含量嚴重超標,達到每千克18000貝克勒爾,為規定標準上限的180倍。
控制污水排放 忌急排放入海
福島核污染水與熔化的核反應堆堆芯充分接觸,含有多種放射性核元素。雖然日本政府聲稱排放是安全的,但福島大學教授柴崎直明指出,目前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濃度極高,未達到向海洋排放的標準。他還指出,每天產生的核污染水中氚的濃度持續上升,這一趨勢令人擔憂。
福島核污染水的排放計劃是前所未有的,沒有國際先例可供參考。筆者一直主張通過技術手段來控制核污染水的總量增長,而不是急於推行「排污入海」的方案。我們的研究表明,在福島大規模排放核污染水之前,截至2022年底,福島核事故並沒有對中國近海海域的放射性環境造成顯著影響。然而,福島核污染水的排放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潛在風險,因此必須以高度謹慎的態度來處理。
含逾20種物質 對人體環境有隱憂
香港作為鄰近日本的地區,對福島核污染水的排放問題也應持關注態度。由於福島核事故造成的核污染水中含有至少20種放射性物質(包括但不限於碘-131、鍶-90、銫-134、銫-137、鈈-239和鈈-240等),其排放會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潛在風險。這是一個極其敏感和重要的問題,因此必須以高度謹慎的態度來處理。
日本政府應增加透明度,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進行合作。同時,加強科學研究和數據共享,全面評估排放對海洋環境和人類的影響,並採取必要的防護和監測措施。
除了增加對日本進口食品檢測和收緊對相關地區的食品入口管制外,港區政府應盡快成立海洋環境科技監察團隊,持續對可能受影響的水域進行核污染專項研究評測,評估事件發展情況;同時制定一套嚴格的食品核輻射安全指數標準,協助香港及我國大陸漁民重新規劃捕魚海域,規避受核污染水影響嚴重的範圍,以及提早與零售、飲食業界商討日本食材的代替品。
處理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問題時,必須以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安全為優先考慮。國際社會應加強合作,共同尋求可行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和公眾利益。這一問題的處理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不應僅僅由日本單方面決定和承擔責任。
筆者將繼續密切關注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問題的最新進展,並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共同應對這一全球性挑戰。
(編按:日本駐港領事館6月16日發表新聞稿,表示許氏平鮋魚是捕撈自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最近的開放式渠道內,但該港灣內一直沒有進行漁業活動,魚類亦絕不會被運送到市場流通,因此強調並不會影響到日本食品的安全性。新聞稿又表示,東京電力公司已在確認魚類分析結果後立即公布。)
作者簡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與島礁可持續發展」重點專項評審專家、香港城市大學校董會前成員(2011-20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