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對80年代一首流行歌曲《奮鬥》有否認識,歌詞是這樣的,「無論歷盡幾次浪,無論受盡多少風霜,無論再要奮鬥幾次,才共你到得彼岸。為你實現萬千美夢,令你樣樣事心願能償,寧願奮鬥到百千次,創出幸福快樂鄉 。同我兩手相牽,發千分熱千分光,燃亮著我的愛,為你照前方。同你披荊斬棘,為你衝破前途路障,獻出千般愛心與痴情,一切都奉上」。
看似狹窄的情歌,但試從另一層面去解讀,歌詞不單可套用在學校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再高一層次亦可放在社會的層面上。
一般而言,人生是在不斷奮鬥中才能達成人生目標。而在求學時期的學生,他們怎去訂立個人目標,這要靠老師的幫助了。或許這正與去年4月教育局局長提出「加強認識自己,規劃人生」有關。他提出:「有系統的生涯規劃教育亦是不可或缺,我們不但要協助學生學有所成,更要學以致用。我們希望學生在求學階段能透過有系統的生涯規劃教育,探索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己的能力、認識自己的長處、激發對工作世界的好奇心、培養規劃及作出決定的能力,並藉不同的學習經歷和事業探索活動,認識各行各業及銜接各升學就業的途徑、關心自己的發展,為升學或就業作出明智的選擇」。
事實上,可能是受到傳統風氣影響,大多數學生希望完成中學課程是普遍現象,縱使成績未如人意,他們總是千方百計捱完中六。為此,生涯規劃的意義更加重要,就是說要指導學生建立生活目標,教導他們以自己的能力、習慣的培養及自我探索做為起點,然後一步一步的發展去達成目標。因此,在過程中學校老師角色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增進學生學科知識外,也要爲他們提供不同的經歷,使他們認識自己及工作世界,訂立目標。然後更重要的是從旁協助他們實踐達成目標的行動。
老師也要自強不息
而行動除了是習慣的培養外,我相信持着永不放棄的堅毅的態度去奮鬥亦是重要的一環。成長中的學生必經歷不少挫折,例如怎樣努力也是追不上成績,總覺自己不如人等等。對學生而言,這正就是歌曲中提到的浪和風霜。學生除了在家的時間外,學校生活便是佔據他們最多時間的地方,可以說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因此,老師便有條件與學生牽手衝破障礙,以「愛」去引領學生成長,尤其對一些家庭支援失效的學生來說,老師的角色更是不可缺少。
對大多數老師而言,工作的奮鬥目標是教育下一代,為社會培養人才成為良好公民,同時為社會作出貢獻。現實生活中,我見到很多老師真的是「獻出千般愛心」,令人感動與敬佩。老師除了日常備課、上課、批改課業及測考試卷外,還有帶領聯課及課外活動,並與家長聯繫,目的是要從多角度了解學生,帶領學生了解自我。老師工作可真是忙得不亦樂乎,當然也可能是忙到喘不過氣來,產生工作壓力。
為此,學校如何才能創出老師的「幸福快樂鄉」?我想大家有着共同的奮鬥目標,是成功的關鍵。根據教育局指引,學校會訂出以三年發展為一周期的計劃,並按此制訂周年計劃。其實這是個好機會,給教師團隊去規劃學校的發展,大家坦誠從不同角度表達意見,有助增加溝通,認識及理解。而當中亦包含了解、體諒與包容,因為每個人的意見都是從某個角度提出的好意見,可謂眾說紛紜。因此,領導層便得考慮各方意見後作出決定,而提意見的人也必須明白領導層不一定能採納所有意見,因此不必為了領導層不採納其意見便感到懊惱,甚至採取消極的態度。唯有這樣,學校才能建立共同奮鬥目標,敎師彼此手相牽,發千分熱千分光,燃亮着教師的「愛」,在日常學校生活中活出「愛」,同心同德為學生照前方。
圖片:作者提供
(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