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出時已是特區新政府上任後,也是中小學界暑假即將蒞臨之時。此刻社會上有個短暫的寧靜,不少學界意見領袖亦開始歇暑;借此空窗期談談平日較少關心的教學助理話題。
候任特首增撥教育資源並問教於業界如何分配,一時間大小團體、工會、議員和學校議會等踴躍作覆,但關乎教學助理的似乎未受關注,因而有輿論挑出來引起話題。其實教學助理,或者常用的其他稱謂,諸如助教、副教師、助理教師、研究或者計劃助理等(下文簡稱為助教),確是業界內的一個奇怪產品;那不是一個正規的職位。但這是個好使好用、工作保障欠奉的一個位置,奇怪的是人人都不想把它加以理順。
工作量與薪酬不合
上世紀90年代前,似乎是沒有助教這個職位。它的浮現是在QEF出現和某次金融風暴發生之後,是在兩個條件(可用資金多了、校內雜務工作量增加)同時出現下,才促使學校招聘這類編製以外的崗位。當大學畢業生增加而職位數目收縮時,就令高學歷年輕人大量湧入,結果出現了工作量與薪酬不合理的問題。
經歷廿載後助教職位仍然存在,足可見有其存在的價值。既然如此,政府或業界中人應該把助教招聘加以規範,納入正常的職位編製內。一來令它有個正式位置,而非目前那樣的模糊不清;二來可減低剝削年輕人的誘因,透過規範化令已入職助教的福利有保障。
教育改革以來產生了大量教學以外的文書和行政工作(例如校本管理、採購投標、各類計劃書和報告等),課程改革和SEN融合政策等導致傳統的教學發生大幅改變(例如在教材以外需要編寫不同層次的輔助學習材料);要求專業教師減少照顧學生來跟進這些工夫,實在有點本末倒置。如果既可支援教育現場所面對的困難,又可幫助規範化助教職位,說不定更可完善教師發展的階梯,那會是個改進的點子吧。
新設初級教師職位
現職教師,尤其是高級教師,承擔了不少前述因教改和課程新措施所引入的、屬於問責性的非教學工作。高級教師更要兼顧學校管理與發展,還要跟進領導和行政工作;減少他們的教擔就必然令基層教師承擔更多,何況基層教師的工作量亦趨飽和。借着規範化現有助教這個階層,就可能在短時間內增加基層人手。
現時不少任職助教的年輕大學生,學歷不成問題,但處理瞬息萬變的人際工作(學生情緒、家長聯繫、SEN個案等)的經驗卻不足;在教學方面亦可能遇上課程掌握困難、製備學材的空間不夠等問題。不少人認定入職助教,會是晉身教育事業的起步點(這個想法並無保証的)。建議把目前學校以較低薪酬招聘的助教職位取消,改為新職級「初級教師」;即是學校不應用助教之名低薪聘用人手入課室教學。
初級教師設在編製表的基層位置,起薪點訂於現時教師入職點之下某個位置,是晉身教育界的首個階梯,入職條件與現時學位教師相同。初級教師就像某些專業的學徒階層那樣,由一位資深教師負責指導。入職三年後才可由校方依實際情況升級,成為經驗教師(即現時的編製教席)。初級教師授課教擔必須減少,但增加處理教材和學習材料的編製;藉此讓經驗不足者在職場有成長的空間。作為配套措施,將來學校只可從三年或以上的初級教師中選任經驗教師。
實際上每間學校可以分派多少位初級教師,編製表各級教師名額,以及如何從目前過渡到擴充後的安排全屬技術問題,交回官僚專家仔細研究。
以上思考的重點是如何吸納現時身份模糊的助教職位,使之轉型成一個可以向上流動的階梯。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