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未有立法規管心理學家 香港心理學會促市民選擇宜小心

香港心理學會昨(29日)會見傳媒,該會1968年創立,是香港第一個正規心理學家組織。會長徐佩宏博士指政府至今仍未對心理學家的職稱進行規管,任何本地機構都可自稱為心理學家註冊或規管機構,市民選擇宜小心。

香港心理學會(The Hong Kong Psychological Society,HKPS)會長徐佩宏博士、HKPS議會會員鄧芷敏及曾任職公立醫院的資深臨床心理學家黃志明博士均表示,正規培訓的專業心理學家一向有個尷尬位,就是近30年來,學會一直敦促政府通過立法來規管心理學家,但至今當局仍未給出法定註冊時間表。衞生署目前設有「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但屬於自願參加性質,業界不一定會參與計劃註冊。

徐佩宏說間中會冒出一些「騎呢」的心理相關學家或專家,市民求助時要小心。

今年7月,曾有知名專欄作家爆料指,有大學未曾畢業的年輕人以「專業心理學者」自居,以應用心理學為名成立聯會,承接活動,帶領幾十個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擴展對心理健康的認知。事後有教師表示講座內容空泛,對教學工作沒有幫助。

香港心理學會骨幹包括正副會長:徐佩宏博士(前排左四)、張傳義博士(後排左三)及一眾學部主席及委員昨(29日)會見傳媒,促請政府早日立法規管心理學家專業註冊資格。
香港心理學會骨幹包括正副會長:徐佩宏博士(前排左四)、張傳義博士(後排左三)及一眾學部主席及委員昨(29日)會見傳媒,促請政府早日立法規管心理學家專業註冊資格。

誰是真正的心理學家?

據徐佩宏表示,香港心理學會於1968年創立,創會會長是港大首位心理學系主任杜遜教授 (Prof John B. Dawson),參考英國心理學會組織的架構建成。發展56年,學會至今共有超過3,100個會員,涵蓋本港心理學家約9成。會員分院⼠(72)、副院⼠(485)、普通會員(2567)三級制。所有會員都可以在該會名冊上找到。

香港心理學會暫不接受遙距或自學課程畢業生申請入會,為確保會員專業性,會員最低限度要持有認可大學主修心理學榮譽學位或同等學位,已完成修讀心理學研究法 + 7 科心理學學科,其中 4 科必須包括:生理 / 生物心理學、發展 / 兒童心理學 、認知 / 知覺/學習/記憶、性格 / 個別差異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學歷史 / 當代心理學議題。

負笈歸來的心理學家申報海外實習工作時數時,香港心理學會的資格審核委員還會要求向其服務機構直接求證,由其直系上司蓋章確認,一點兒也不含糊。遇有海外實戰經驗略遜者,則會觀察他們在本港的臨床服務,已臻及格始吸納成為會員,十分嚴謹。

本港心理學家分4大範疇

大家最熟悉的其中一個心理學家角色,應該是電影《無間道》中,陳慧琳扮演的心理醫生,不過醫學世界中並無心理醫生這個稱謂,只有專攻Talk Therapy的心理學家,以及可以開藥的精神科醫生。

香港心理學會分4個學部,分別代表4大範疇的專業註冊心理學家:

1. 臨床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部主席梁重皿博士多在衛⽣署、醫管局、NGO復康服務、懲教署、警務處、⾼等院校輔導服務任職,或者私⼈執業。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黃志明博士透露,「於公立醫院工作時,每日可能要收20個症,每個症的談話時間約半小時,下次見面可能要排到半年後,支援實屬不足。」他續稱,轉型私人職業後,見證了2019社會運動及新冠疫情後,社會壓力大增,求診者多,「曾經有求助者表示節衣縮食也要省下診金來見我,但現在門診人數減少,可能礙於經濟壓力,私人心理學家收費未必人人負擔得起。」

2.輔導心理學家:工作地點多在學前教育、中⼩學及國際學校、企業組織、⾼等院校 、⾮政府機構( NGO)以及私⼈執業。輔導心理學部主席譚嘉宜說,他們可以跟孩子談社會事件、談職涯規劃,可以就Mirror舞台大電視跌下傷人事件,講述急性壓力反應,幫助社會大眾。也會持續透過多媒體渠道,包括專欄文章、電視節目、社交媒體等,讓心理學與心理輔導普及化。

3.教育心理學家:註冊教育心理學家江翠欣表示,自己任職老師10年,才深造轉型為教育心理學家,她表示不少同行皆如此,因為他們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於教學意見交流、學童評估都大有幫助。「近年由家長及老師提出可能是學障或專注力不足的學童愈來愈多,很多時候,我們都要穿着端莊,但要拖住一個大型行李箱,內裏裝滿評估工具,到學校在學童熟悉的地方為他們進行評估。事前我們會跟老師交流好當日的授課形式,以便從更多方面觀察學童行為及表現。」

4.組織心理學家:組織心理學家多在跨國公司部門工作,組織心理學部主席林浩華博士及註冊心理學家鄧芷敏表示,「他們可能隱身於機構發展及培訓部門,支援明日領袖訓練、定期進行學習及發展講座、深耕師友指導計劃幫助出入行者有更豐富的行業體驗、提供員工幸福感的快測、評估及支援職業心理安全與風險。」例如零售業寒冬,從業員面對的壓力有增無減,有時受到顧客責罵,需要有人給予心理支援及培訓,「香港職安建比較注重身體方面的安全,但其實看不見的心理安全同樣重要,不可輕視。」

註冊心理學家李穎昕來自香港心理學會的教育心理學部,她有好多真實個案,也有勤力著書,希望提高大眾尤其是家長、教師對學童心理的認識。
註冊心理學家李穎昕來自香港心理學會的教育心理學部,她有好多真實個案,也有勤力著書,希望提高大眾尤其是家長、教師對學童心理的認識。

未來香港心理學會擬增加每月對內及對外講座、興趣班、課程、興趣小組、視頻製作、社交媒體宣傳等,推廣心理科學,透過街站、展覽宣傳及媒體訪問,多發放關注大眾心理健康議題、提供專業建議。

徐會長透露,12月將與慈山寺慈山學院合辦兩天論壇,由柏克萊大學等協辦:以「仁慈、培養快樂、同情心和韌性」為主題,預計會有數百人線上及親臨參與,提升社會正能量。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