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與約20位中小幼校長前往慈山寺參觀,由義工導賞員帶領介紹寺內設施,各殿特點及講解佛學。一開始,導賞員便提醒我們放慢腳步,好好欣賞周圍清幽寧靜的環境。好一個提醒!的確我們每天也是怱怱忙忙的趕着處理做不完的工作,不自覺地生活節奏也就加快了,連走路也快起來,有時難免會對四周美好事物有所忽略。
近年,香港人開始提及「慢活」,我認為慢活不單是調慢生活節奏,更重要是騰出思考的時間及空間,反思日常生活當中的人和事,細意品味人生的喜怒哀樂,思考如何令身邊的人,尤其是學生如沐春風,使大家生活變得更愜意。
輕生無法解決問題
導賞員又提到佛教有六道輪迴之說,因此輕生並未有解決問題,相反只會使往後更痛苦。而輕生除了是大罪,輕生只是一種逃避,及自私的行為,因為輕生者只知道自己的痛苦,卻沒有為他的親人及周圍的人想想,他們會因為輕生者而有很大的痛苦。導賞員提到應讓年輕人明白這些道理,令他們學會面對逆境,自強不息,尊重生命,便不會輕易輕生。
雖然我對佛教沒什麼認識,但我同意輕生並非解決問題之法。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培育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師長是學生的守護者,會盡力培養他們成為具有良好品德及有學識的年青人,懂得尊重別人、守禮節、能辨別是非。可是現在社會大眾對「成功」學生的定義是什麼?部分經濟能力較好的父母,打從幼稚園開始便千方百計爭取子女入讀名校,希望日後扶搖直上大學。當然能在大學接受教育是件好事,不過除此之外,社會還需不同工種的人才,各施其職才是實際的需要。
因此,不同學校各有特色,照顧不同性格、多元能力的學生;更重要是把學生培養成為良好公民,這是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為此,老師和學生需要多些空間去溝通,建立深厚感情,尤其對於一些父母為口奔馳、單親父母或無父母同住,而鮮有與父母見面及溝通的兒童來說,師長角色更為重要,幫助學生解除疑惑,使他們獲得精神上的支持。社會人士及政府不宜只顧目前金錢上的成本效益凌架於育人的意義,務求讓學校和老師在穩定的辦學環境下集中精力教導學生。
公民領袖是小孩的榜樣
提到良好公民,究竟如何培育學生成為良好公民?早前新聞報導訪問幾位10至11歳美國小孩如何看近日美國總統競選,他們認為特朗普拿別人開玩笑及對一些人刻薄,小朋友容易有樣學樣;小朋友不想聽到候選人指罵對方做錯什麼事,相反他們希望聽到候選人講解政策;小朋友期望總統是人民的榜樣,而不是互罵是騙子及使用骯髒手段入主白宮。對!良好公民的培育場地除了在學校外,社會也是重要的地方。
可是近日香港社會的風氣卻教人憂慮。就好像立法會財委會會議般,有人爭坐主席位、有人站在會議桌上大叫等行為阻礙會議通過他們認為不合理議題;這此成年人行為是良好榜樣嗎?小孩子會否有樣學樣?遇到不如意事情便大罵,彷彿眼睛只有「我」,或許是容不下別人、也許是容不下「大局為重」,更重要的是忘記「尊重」與「包容」。這樣子能培育怎樣素質的公民?社會如何得以進步?受害的又是誰?但願社會人士也為了香港未來的社會棟樑能走遠更好的路,放慢腳步想一想。
(圖片:作者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