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連奴的「近身視謂」

比士利指外間沒有留意摩連奴其實只是說「我是一個特別的人」,而不是說自己是「獨一無二」,原來只一字之差,而比士利亦由採訪記者的身份,與摩連奴成為莫逆之交。

2004年的夏天,獲獎記者和作家羅拔‧比士利(Robert Beasley) 第一次與摩連奴短兵相接,就見證「我是特別的一個」的時刻。

當比士利七歲(1967)在溫布萊球場,觀看車路士對熱刺的足總盃決賽時,便被藍軍俘擄,雖然球隊沒有從頒獎台上拿下獎盃。他之後當上體育記者,後來專職負責車路士的報道。和大部分英國球迷一樣,他認識摩連奴,也是從2004年奧脫福一役開始。上述「特別」之說,比士利指外間沒有留意摩連奴其實只是說「我是一個特別的人」,而不是說自己是「獨一無二」,原來只一字之差。而比士利亦由採訪記者的身份,與摩連奴成為莫逆之交,以至後來有指他其實是摩帥的代言人。

傳媒與訪者互動的關係

2016年, 比士利在自己的事業轉接之中(被報館「炒魷魚」), 寫成了這本José Mourinho: Up Close and Personal(中文版今年於大陸出版)。這本書的面世,揭展了新一代傳媒人與被訪者之間,互為主客的微妙關係。比士利笑說,他母親在試讀這本書後,愛子深切,指他雖然憑與摩帥的關係,常獲得獨家爆料,因而走紅,但同時間似乎也成了摩帥的工具。對此,比士利坦然處之,認為是「雙贏之局」。

José Mourinho: Up Close and Personal的作者羅拔‧比士利(Robert Beasley)(作者提供)
Jos Mourinho: Up Close and Personal的作者羅拔‧比士利(Robert Beasley)(作者提供)

有趣的是,比士利筆下的摩帥長於布局,「中年」得志,甚至功高蓋主,導致2007年他第一次與藍戰士說再見。當年阿巴37歲,摩帥剛入不惑之年,兩人雖然不是血氣方剛,但卻正都要將自己寫進史冊,藍軍2004-2005及2005-2006的兩連霸,期內成績空前,把紅魔鬼和兵工廠雄霸英超的年代,一砸而碎。但這到底是摩帥的調兵遣將、運籌帷幄有功,還是阿巴的慷慨解嚢、千金盡散所至,誰說得準?

誰編寫歷史

書中可能也找不到直接的答案,但面前的比士利,給了這樣的一個描述。車路士自阿巴於2003年出手,至今近15年的光景,前後奪得5次英超聯賽冠軍。當中,摩帥在2004-05、2005-06及2013-14年3次奪冠,其餘兩次分別由安察洛提(2010-11)和上屆的干地(2015-16)奪魁,但其餘10年,名帥統領來去匆匆而不果,且論分數高低、氣勢強弱,似乎是摩帥的成績,說出一個不能完全驗證的「假說」: 摩帥像要告訴阿巴,君不錯可以花用之不盡的財富,可以挖來核彈頭、風之子、或狂人野獸,可以聘得同樣會指手劃腳的大將都督,但卻買不到一個年復一年丶氣勢磅礡的長勝將軍。摩帥和阿巴,似乎曾吟詠一首絕唱,告訴大家今日英超沒有錢是搞不定,但光是鈔票卻還是不夠,而到底誰可以笑到最後呢?

話鋒一轉,論到摩連奴在後車路士年代的今日。比士利觀察,摩帥最欣賞的敵人,是曼聯前領隊費格遜,他甚至同意用「敬慕」一詞,來形容摩氏對費的心情。比士利認為摩帥最佩服費的,是後者可以在原地,用自身的資源,反覆打造3、4隊英超甚至是歐洲的冠軍,是毅力、智慧、勇氣的滙聚,可一或不可再。然而,比士利自然也要為其好友推銷,指摩帥成就非凡,相對費只在英超走紅,摩卻是橫跨葡、英、意、西,然後再返英,每到一處,所向披靡、載譽而回,且在多地均能做到本土稱霸、歐洲稱王這等難得的雙殺。

比士利慨歎費的時代不同,費剛到紅魔之時,老闆給他7年時間,打造第一支冠軍隊伍;但摩帥自2001年起東佂西戰,每每是擲地有聲,立竿見影。

比士利沒有水晶球,沒有預測摩帥在紅魔鬼將如何延續他的人生下半場;不過,從這本書解讀,摩帥要是想成就下一個無限,也許就是要挑戰費格遜的歷史記錄。

原文刊於《足球周刊》香港版,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艾雲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