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才拼世界大戰

3年多的時間,香港經濟減少了20多萬名打工仔,怎麼辦?社會怎能回復疫情前的經濟水平?

纏擾香港數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終告一段落;社會復常,經濟步入復甦之路,特首李家超近期多次強調要「拼經濟,拼發展,拼競爭力」。除了「拼」,還要「搶」,就是「搶人才」;缺人,怎拼?

人才荒重臨香江

最新公布的失業率是3.3%;若再仔細看看,經理和專業人員的失業率分別是1.5%和1.8%。簡言之,我們已回復到「人才荒」的時代!幸而,特首李家超在去年公布的《施政報告》內,大刀闊斧地提出了多項前所未有的「搶人才」方案,向全世界的人才敞開香港的大門,而且更走出去,主動搶人才進來!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自推出兩個半月後,政府接獲超過17000宗申請,已經批出逾10000宗。就一連串的搶人才措施而言,特區政府已做得不錯,若要打分,我給90!筆者有兩個建議,希望政府能認真考慮去改進搶人才計劃。

住得貴,數難計

首先,推出稅務或租務優惠,去緩解外來人才來港發展的最大障礙──昂貴的居住成本。內地大灣區不少城市,居住成本遠低於香港,都已推出「送樓」優惠,去吸引目標人才到當地發展。人才戰是一場「世界大戰」!縱使拿到東方之珠的入場券,人才來港前必定會計計數,扣除各項生活開支後,究竟口袋裏還剩多少銀兩呢?

香港居住成本昂貴,政府需要緩解外來人才來港發展這個最大障礙。(Shutterstock)
香港居住成本昂貴,政府需要緩解外來人才來港發展這個最大障礙。(Shutterstock)

眾裏尋他苦無路

筆者衷心讚賞特區政府迅速地發出了逾萬張高才通入場券。不過,求才若渴的僱主怎樣去找到這批人才呢?不用說僱主,甚至如筆者般的獵頭人,每天主動出擊,尋找人才,也苦無門路去聯繫透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的人才。筆者強烈建議特區政府推出一個資訊平台,向公眾提供已成功獲批人士的一些基本資料,包括學歷、專業資格、工作年資、行業經驗、要求待遇等。

這個平台毋須公開個人名字,只有編碼便行了,例如001、002。若僱主對001有興趣,可以在資訊平台上留下聯絡方法及相關工作的簡單資料;001可以自主決定回覆與否。相信在申請高才通計劃過程中,人才已把上述資料透過線上提交予特區政府,在技術和行政上,不難轉到另外一個公開平台。建立如此資訊平台,除了能夠便利僱主去搶人才外,還可以讓特區政府匯集更多資料,分析哪類人才的市場需求較大,方便日後優化搶人才的政策和措施。

筆者再次強調,若干僱主如尋覓多時都找不到合適人選,便會把工作崗位搬移到其他城市,將嚴重削弱香港經濟發展和競爭力。

作者建議港府建立資訊平台,便利僱主搶人才,以及分析不同人才的市場需求。(Shutterstock)
作者建議港府建立資訊平台,便利僱主搶人才,以及分析不同人才的市場需求。(Shutterstock)

前線後勤,全面缺人

除了人才,市面上很多行業都嚴重欠缺人手:旅遊、零售、餐飲、運輸、建造、輔助醫療等等。2019年中,香港的勞動人口大概有399萬3000人,截至本年2月,勞動人口銳降至376萬6000人。3年多的時間,減少了20多萬名打工仔,怎麼辦?社會怎能回復疫情前的經濟水平?所以,近期多了輸入外勞的討論。

反對的聲音大多是來自工會的朋友。歷年來,筆者結識了不少工會朋友,且十分尊敬他們極力捍衛打工仔的權益。工會朋友反對輸入外勞的理據,主因是外勞削減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事實上,削減本地工人就業機會的事情頻頻發生,例如,很多停車場都設置了自動繳費系統,永久取消了收銀員的崗位,受影響員工數以千計。手機落單點餐及機械人傳菜,直接削減了飲食業的就業機會。貨櫃碼頭、物流、倉庫行業也應用很多機械人或無人駕駛的技術從而減少了人手。似乎沒有聽聞過工會朋友因為上述例子而請願或建議立例禁止。

科技進步有助經濟發展,為嚴重欠缺人手的行業輸入外勞,同樣有助經濟發展。政府一方面要嚴謹把關及果斷行動,替香港適時輸入必要的勞動力,另一方面要投放更多資源去培訓本地工人,增強他們的生產力,或幫助他們升級轉型。

另外,人工智能、機械人等可以幫助僱主替補不足的人力,然而機械人是不會消費,未能刺激經濟;也不會交稅,未能貢獻庫房。要成功拼經濟,拼發展,拼競爭力,始終是要靠人!不夠人,豈夠拼?

李漢祥